长治市黎城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奋斗,开拓创新,努力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顺利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县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和财政总收入跃上了新的台阶,经济运行质量和竞争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全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到10.02亿元,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0%。增长速度较上年加快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5、2.2、1个百分点,创下了近年来增速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2亿元,增长8.7%;第二产业增加值4.89亿元,增长13.1%;第三产业增加值3.21亿元,增长15.7%。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2%、52.3%、36.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6345元,比上年增长12.8%。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年末汇率折算达到764美元,全县居民生活水平基本达到小康。 经济增长的活力和动力显著增强。全县投资、消费、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6.7%、21.4%、1.9%。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10040万元,同口径比上年增长9.6%。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到了10.0%。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年末全县从业人员8.38万人,比上年增加0.0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81万人,较上年减少0.24万人;第二产业1.49万人,较上年增加0.25万人;第三产业2.08万人,较上年增加0.03万人。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20.6:48.2:31.2调整为19.2:48.8:32.0。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是:经济增长的微观基础还不牢固,少数企业经济效益较差;农民收入增长较慢,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得到调整。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粮食、油料播种面积减少,蔬菜、药材播种面积增加。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4364公顷,比上年减少1836公顷,减少11.3%;油料播种面积减少273公顷,减少6.2%;蔬菜播种面积4019公顷,增加693公顷,增长20.8%;药材播种面积306公顷,增加183公顷,增长148.8%。 传统的农作物产量减少,特色农作物产量增长。全年粮食总产量71512吨,比上年减少4461吨,下降5.9%;尖椒总产量8000吨,较上年增长33.3%;水果产量8578吨,下降17.7%;油料总产量9617吨,比上年略有增长,其中向日葵产量8987吨,增产565吨,增长6.7%;药材产量2506吨,增产2282吨,增长10.2倍。 林业、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在国家继续扩大退耕还林的发展机遇中,通道绿化和林业生态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当年完成造林6533公顷,增长83.2%,其中经济林1600公顷,增长36.1%。主要林产品产量中,核桃增长351.6%,花椒增长348.7%。主要畜产品中,肉类总产量1627吨,其中牛、猪、羊肉产量分别增长13%、10%、11.5%;禽蛋总产量834吨,增长16.6%;牛奶产量33吨,增长32%;猪、羊全年饲养量分别为26507头和105476只,分别增长6.8%、16.2%。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8946千瓦,比上年增长3.3%;农用柴油使用量723吨,增长8.1%;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130吨,增长44.4%,其中地膜覆盖面积2558公顷,增长72.3%。 农村经济在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持续推进。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65368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第一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48.7%;第三产业收入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28.5%。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贸易业、餐饮业和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上年增加2091人,增长11.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8683.5万元,比上年增长46.45%;实现增加值21327.0万元,增长53.23%。重工业生产增长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总产值452.4万元,下降24.52%;重工业总产值58231.1万元,增长47.35%。中型工业发展势头较好,私营工业异军突起。中型工业总产值16707.6万元,增长77.03%;私营工业当年新增总产值14906.9万元。国有企业稳定发展,股份制企业和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发展加快。全年国有企业总产值21110.4万元,因企业改制较上年略有下降;股份制及其它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37573.1万元,增长471.1%。 工业企业效益趋好。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5765.2万元,比上年增长58.95%。实现利税3826.8万元,同比增长16.08%;其中实现利润1933.6万元,增长20.29%。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3.3%。 工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初步形成。2002年,县委、县政府加大引资金上项目力度,一大批新的工业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县工业经济的新亮点和新增长点,有力地促进和拉动了全县经济的增长。至年末,由外商投资建成的天马钢铁有限公司、金元钢铁有限公司相继投产,使全县年末新增工业产值2588.0万元、销售收入2497.9万元。 建筑业发展平稳。全年全县四级及四级以上的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50.0万元,其中竣工产值180.8万元,实现利润5.1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6666元/人,全年房屋施工面积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倍,房屋竣工面积0.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成倍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6393万元,比上年增长180.7%,投资完成总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017万元,比上年增长159.3%;更新改造投资完成11700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倍;房地产投资完成510万元;其它投资完成1471万元,比上年增长398.6%;零星投资完成1500万元,比上年增长19倍;工矿区私人建房投资完成438万元,比上年增长202.1%;农村集体投资完成2793万元,比上年增长101.9%,农村个人建房投资完成964万元,比上年下降28.9%。 投资结构继续改善。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为70.6%,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全县投资重点仍趋向工业、交通邮电等行业基础设施。其中:采掘业投资4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0%;制造业投资11300万元,比上年增长124倍;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1808万元,比上年增长0.2%。 全县全年施工项目481个,其中,当年新开工项目472个。建成投产项目4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2952万元。重点工程进展顺利,振兴钢铁厂、金元钢铁厂、太行钢铁有限公司、粉末冶金厂年内已相继建成投产。重点工程项目国债资金和地方配套资金到位情况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