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襄垣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受国家宏观政策影响,固定资产投资得到有效控制。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89081万元,比上年下降4。13%。其中,城镇投资365922万元,增长 3.49 %;农村投资23159万元,下降52.4%。按产业划分,工业投资350703万元,下降5 %,其中煤炭、电力等能源工业投资313474万元,下降9%;房地产开发投资18943万元,增长122.26%;交通运输、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基础设施投资14791万元,下降 0.12 %。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73个,其中新开工项目48个,本年投产项目31个,新增固定资产108341万元。 大平煤业、容海电厂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 五、国内贸易与物价 消费品市场稳步增长。2006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62305万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县的零售额完成39130万元,增长19.4%;县以下零售额完成23175万元,增长6.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零售额47953万元,增长3.3%;餐饮业完成零售额12456万元,增长90.1%。全年全县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112.41万元,其中,批发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85.68万元,零售业企业完成商品销售额26.73万元。 物价上涨水平明显趋缓。2006年,全县居民消费品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99 %,其中,烟酒及日用品类上涨4个百分点,衣着类上涨3个百分点,居住类上涨2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2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下降1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个百分点,幅度最为明显。 六、交通运输、邮电 公路通车里程不断增加,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2006年完成了县城至北底9.2公里二级公路改造,和兴庄至侯堡8公里乡级公路改造等五项工程;县城连接太长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工程已开工建设。同时,进一步实施了农村通达工程和网络工程,新建了上马、下良、王村三个汽车站,极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截止年底,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 1133公里,比上年增长9.7℅。全年货运量完成760万吨,比上年增长4.1 %;客运量完成280万人,比上年增长1.8 %。民用车辆拥有量达到23209辆,其中个人轿车拥有量为833辆,比上年增长22.1%,增速依然强劲。 全县邮电业务总量完成 3255万元,比上年增长 9.5%。其中:邮政业务量完成 549万元,比上年增长12.7%;电信业务总量完成2706万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互联网用户达到7024户,比上年增长 3.4 %;移动电话达到93909部,比上年增长53.4%;固定电话用户达到45225户,其中:农村用户为30608户;无线市话(小灵通)用户达到5776 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93969万元,比上年增收21400万元,增长29.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3204万元,增收4510万元,增长24.1%。分部门看,国税部门完成53881万元,增收14436万元;地税部门完成33020万元,增收5520万元;财政部门完成7068万元,增收1443万元。全县财政总支出达到45357万元,比上年增长33.1%。一般预算支出达到42021万元,比上年增长30.3%,其中行政管理费支出达到7736万元,比上年增长33%。 金融存贷款适度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16096万元,比年初增加298553万元,增长57.69%。其中,企业存款为363605万元,比年初增加236880万元,增长186.93%;储蓄存款为381203万元,比年初增加44001万元,增长13.05%。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到285141万元,比年初增加55745万元,增长24.3%。全年全县金融机构累计现金收入为1305522万元,现金支出为1438003万元,净投放货币132481万元。 保险事业日益兴旺。2006年,财产保险公司保险金额达到 54000万元,保险费收入达到 1170万元, 财险赔付达到680万元;人寿保险公司保险费收入达到5255万元,各类给付达到180万元。 八、科学、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强势推进。2006年,全县建设了100个行政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并新发展各类科技示范园区20多个,科技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份额明显增长。全年全县共申报国家级科技项目22项,省级项目11项,市级项目12项。已立项的省级3项,市级11项。全年专利申请8件。截止年末,全县拥有专业技术人员为3995人,其中农业技术人员为59人。 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2006年,教育在基础设施上,新建、改扩建农村中小学36所,新建、改造中小学操场9个,启动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县城新建了可容纳1800余名学生的开元小学,方便了学生就近上学。截止年底,全县各类学校共200所,在校学生39991人,专任教师3709 人。全县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保持了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率分别达到了99%、99.9℅、100%。2006年,高考本科达线人数为285人,比上年增加20人,增长7.5%。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在全县开展了机关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和农村文化建设,文化事业得到健康发展。全年举办广场消夏晚会40多场。文化馆,公用图书馆、档案馆机构进一步健全,设施进一步完善。襄垣秧歌、襄垣鼓书被列入全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 卫生工作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县医院、卫生院共有15个,床位达到806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达到1723人,其中医生847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新建和续建了6个乡镇卫生院(分院),新增星级卫生所61个,截止年底,全县共有162个卫生所达到星级标准。同时,2006年还荣获了“全省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工作先进县”、“山西省十佳卫生县城”等光荣称号。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全县业余训练竞赛参加人数达到4560人次,群体工作和健康活动蓬勃发展。全年县级群体活动 21次,在市级以上(含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得冠军18个。 九、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06年,全县共完成造林面积1658公顷;完成退耕还林工程2000亩;完成太行山区封山育林工程8000亩;完成高速公路防护林带建设1993亩;新育苗木2000亩;义务植树100万株。林政资源管理进一步强化。全年全县共审批林木采伐蓄积量937立方米,受理林权申请登记8650份。截止2006年底,全县水库蓄水总量为1.46亿立方米;耕地保有量70.66万亩;农田有效灌溉面积6.91千公顷,占常用耕地面积的比重达 17.9%。全年新增节水灌溉面积 0.32千公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