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城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长治市城区统计局

2004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一年,也是我们坚决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坚持在发展中搞好调控,在调控中加快发展,夺取胜利的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区委、区政府动员和组织全区人民,加快推进“五区”目标,按照“12345”经济发展战略和“6881”工作规划的要求,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统筹兼顾,促进了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5.3:30:64.7。

一、综合

国民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3%;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12.5%;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16.7%。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的资源性约束加剧,资金和煤、电、油、偏紧;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大;城乡居民增收难度仍然较大。

二、农业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1公顷,比上年增加103公顷,增长26.5%。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7公顷、玉米播种面积424公顷。蔬菜播种面积517公顷,比上年减少64公顷。

主要农作物产量较快增长。全年全区粮食总产量2149吨,比上年增长69.7%。其中:小麦167吨、玉米1931吨。水果产量1645吨,比上年增长116.4%;蔬菜产量41695吨,比上年下降10.5%。

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全年全区肉类总产量454吨,增加64吨,增长16.4%。其中,猪牛羊肉产量392吨,增加57吨,增长17%。禽蛋产量631吨,增长7.7%;奶类产量2028吨,增长14.6%。年末大牲畜存栏1241头,比上年增长17.4%;猪存栏6907头,增长17.8%。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林业发展持续推进。全年全区完成植树20.7万株,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年末有效灌溉面积0.55千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0.68千公顷,本年新增治理面积0.01千公顷,节水面积累计0.61千公顷,其中,喷滴灌面积0.24千公顷,管灌面积0.4千公顷,当年新增节水面积0.07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98万千瓦,下降5.3%;农村用电量4799万千瓦小时,增长7.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区工业努力克服煤电油运紧张的困难,合理组织生产,工业经济保持了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1.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增加值6080万元,增长17.5%。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规模以上)

产品名称

单位

单位

产量

比上年增长(%)

塑料异型材

中德塑钢型材有限公司

3896

80.2

一次性输液器

华美医用器材有限公司

千条

22176

11.6

健身器材

玛钢厂

18246

14.5

矿山设备

东华机械有限公司

823

50.2

水泥

潞赛达建材有限公司

68902

水泥

长城水泥厂

45000

工业经济效益进一步改善。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中,盈利企业盈利额96.9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479万元。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7.1%。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7184万元,增长58.7%;实现利税212万元,增长42.9%。

建筑业稳步增长。全区施工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9个,比上年增加23个。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64215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29020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60万元,比上年增长15%。从管理渠道看,基本建设投资6390万元,下降27.2%;更新改造投资560万元,下降82.5%;房地产开发投资8339万元,下降12.4%,其中,住宅5370万元;其他投资完成15141万元,下降19.3%;工矿区、农村私人建房分别增长19.1%和165.8%。

五、批零贸易

在住房、汽车、餐饮、通讯、旅游等消费热点的带动下,社会消费品零售市场活跃。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亿元,增长8.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6.8%,餐饮业增长6.9%,其它零售增长9.4%。

全年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25940万元,比上年增长20.5%,增幅比限额以下贸易企业高5个百分点。限额以上贸易企业零售额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20%。

六、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区各类学校68所,其中:普通中学7所、小学41所、幼儿园18所。全区各类在校学生44817人,其中:中学生11203人、小学生28040人、在园幼儿4513人。招生人数11546人,其中:中学生4046人、小学生4440人、新收幼儿2599人。

科技成果不断涌现,科技实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共申报国家、省、市各类计划项目15项,立项8项,其中国家级“火炬”计划1项,省级“火炬”计划1项,“攻关”计划1项,“星火”计划1项,市级各类计划4项,市级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2项,农村技术集团承包奖2项。

七、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体育运动等各项事业继续发展。出色完成元宵节街头文艺展演和第二届八音会擂台赛两项工作,并获得街头文艺展演“优秀奖”和第二届八音会擂台赛“最佳演奏奖”。组织消夏晚会演出58场,广场文化活动24场。巨幅剪纸长卷《世界伟人毛泽东》创基尼斯之最。区上党梆子剧团编排历史古装剧27本,演出412场。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广播电视覆盖率持续提高。全年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2300多户、城市有线电视用户3000多户。

体育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4月份承办了山西省全民健身秧歌大赛;6月份区少体校组织独轮车队参加全国第十届独轮车比赛,夺得个人比赛第六名和第十四名的好成绩;8月份组织中小学生游泳代表队参加全省中小学生游泳锦标赛,获得小学组团体第一名、中学组团体第三名及21个个人第一名的优异成绩。群众体育和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全年参加体育锻炼人员达150000人。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区卫生机构227个,床位354张;卫生技术人员827人,其中,执业医师76人,执业助理医师12人,注册护士29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33人;妇幼保健机构1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6人,注册护士3人;乡镇卫生院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人,注册护士26人。创建卫生城市工作卓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