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郊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7年,是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城镇扩张,振兴传统产业,发展高效农业,全力推进财政增收、项目带动、工程实施、招商引资和新农村建设五大任务,使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阔步前进,创新发展。与此同时,全区呈现出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效益持续提高、民生质量明显改善的和谐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继续增强。据初步测算,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5346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0426万元,增长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7947万元,增长8.2%;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25087万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的比例为2.9:61.7:35.4。 传统产业振兴迈出新步伐,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在着力抓好煤炭产业整合增值、建材化工环保改造、冶金铸造升级上档的同时,全面加快耐火工业振兴步伐,积极推动耐火走联合扩张之路。现已有千亨耐火集团等骨干企业与14家中小耐火企业组建了5个联合体。同时,与振兴耐火工业相配套,加快了铝钒土资源整合步伐,为耐火工业的振兴壮大提供了优质可靠的原料基地。 2007年,全区确定的60个调产项目实际开工59项,完工29项,完成投资155610万元。列入市“百项工程”的17个项目全部开工,并有精工铸造V法生产线等5个项目竣工。随着这些项目的开工建设和完工投产,以及房地产开发、专业市场建设和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区经济正在逐步实现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一、二、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 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平台打造全面加快,以白泉工业园区为重点,加快规划完善、路网建设、设施配套和园区绿化。2007年,新打造平台3000亩,总体规模达到5000亩。目前,共有45个企业和项目入驻。全年全区共引进百万元以上项目105项,实际到位资金18.67亿元。 劳动就业工作状况进一步好转。据统计,全区从业人员达到10.76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劳动口径)2万人;农村从业人员8.76万人。全年全区比上年新增就业岗位3875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9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了3.8%以内。 当前,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新兴支柱产业发展较慢,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物价上涨较快,部分低收入群体生活比较困难;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还需进一步强化等。 二、农 业 粮食生产取得好收成,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根据农产量抽样调查资料核定,2007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22762吨,比上年增长1.6%。主要经济作物中,蔬菜产量51795吨,增长4.6%;水果产量3899吨,增长1.3%。 林业发展取得新成效。2007年,我区按照全市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的总体部署,以实施六大绿化工程和“一环两路”绿化为重点,全年累计投资2200万元,共完成造林面积1600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333公顷,增长24.9%;四旁植树68万株,增长22.5%;当年新增育苗面积80公顷。全年封山育林10000亩,累计栽植各类树木140万余株。 畜牧业生产整体状况较好,强农效应逐渐显现。全年肉类总产量2149吨,比上年增长11.9%。其中,猪牛羊肉产量1724吨,增长3.4%。牛奶产量7369吨,比上年增长10.9%;禽蛋产量4381吨,增长22.3%。年末大牲畜存栏3213头,猪存栏18521头,羊存栏6602只。 渔业生产大幅下降。全年渔业总产值为95万元,比上年下降16.9%。水产品产量50吨,比上年下降16.7%。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据区水利局统计,2007年,全区有效灌溉面积累计达到2348公顷。全年农村化肥施用量(折纯)806吨,增长16.4%;农村用电量60668万千瓦时,增长24.5%。 乡镇企业发展成效显著。据区经济局统计,2007年,全区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47.29亿元(不含个体户);实现增加值12.93亿元;上交税金2.71亿元,成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2007年,全区全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35282.6万元,比上年增长9%。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67295.6万元;集体企业完成19533.1万元;股份制企业完成556.9万元;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2905.7 万元;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完成41933.1万元。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 319188.6万元,比上年增长21.1%;产品销售率达到98.6%,基本实现了产销同步发展。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展不均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原煤产量647.37万吨,比上年增长1.5%,占到全区煤炭总产量的82%;洗煤119.72万吨,增长10.2%;电石2.65万吨,增长14.2%;水泥25.12万吨,增长3%;耐火材料制品20.27万吨,增长2.9%;石墨及碳素制品3.68万吨,下降10.4%;钢材2.12万吨,下降7.1%;粉末冶金制品2.6万吨,增长6.8%。 工业整体效益快速提升。全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8896.1万元,比上年增长21.5%;实现利税46995万元,增长23.7%;实现利润16873.9 万元,增长22.4%;亏损企业20个,亏损面为35.7%,亏损企业亏损额3289.5万元,比上年下降52.9%;产成品资金占用27366.5万元,下降7.3%,应收账款27921.3万元。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区有资质的建筑企业5个,2007年全区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138.8万元,比上年增长9.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略有回落。2007年,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233010万元,比上年下降7.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369万元,比上年增长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5709万元,下降34.5%;第三产业完成投资92932万元,增长127.7%。 城乡一体化发展呈现新气象。按照“打造阳泉新北区,建设荫营明珠城”的新目标,大力推进“西改东扩”工程,全方位提升荫营城市品位。“西改”方面,“双营路”工程全面开工,瑞丰五期和荫营镇区旧村改造工程深入推进,共建成住宅13栋,完成建筑面积5.6万平方米。“东扩”方面,江正大街和南外环路建成通车,区便民服务中心进入装修阶段,荫营城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初步建成,荫营货站搬迁等其它工程按计划有序进行。同时,进一步加快河底镇、平坦镇、义井镇、李家庄乡等中心集镇建设和30个新农村重点村建设。目前,10个省级试点村已有桃林沟、义东沟、河底三村高标准完成规划编制,20个重点“推进村”和其它村都按照“三清五改一绿化”的要求加快发展,并有75个村跨入市级文明生态村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