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郊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阳泉市郊区统计局

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农村工业化、农业产业化、乡村城镇化”的战略目标,积极实施赶超战略,在努力克服“非典”疫情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狠抓各项经济工作措施的落实,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解决经济工作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不断改善,国民经济运行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教育、科技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据初步统计,2003年,全区生产总值完成14401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92万元,降低7.4%;第二产业增加值89292万元,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47827万元,增长7.5%。

经济结构调整有序推进,重点调产项目顺利实施。全区10个成长性亿元企业和10个成长性5000万元企业发展良好。白泉工业园区起步看好,已有炎林耐火厂等9家企业入园,8家企业开工建设,完成投资近亿元。作为全区调产工作重中之重的市级重点调产项目,如狮头特水扩建、晋阳碳素5万吨预焙阳极生产线、林里粉末冶金3万吨精还原铁粉生产线等项目进展良好,完成投资4785万元。

重点工程成绩显著,生态环境建设成效明显。一是高质量完成了桃河上游14平方公里水保治理和太行山绿化、荫营路绿化等重点工程。二是除退耕还林外,还栽种各类苗木103.5万株,同时涌现出一批以和谐生态园区为代表的民营生态大户。三是公路建设成效突出。全年共投资8643万元完成公路硬化58条116.3公里,使通硬化路的村达到145个,占到行政村总数的85%以上,为全区顺利完成“四个一批、五级联网”工程,实现村村通硬化路目标奠定了基础。

招商引资成绩喜人。全年签定各类经济技术合作项目15个,协议利用外资33532万元,实际利用区外资金12058万元,完成计划的126.9%。完成出****货值734万美元,增长8%。

二、农业

农业生产运行平稳。2003年,全区粮食总产量为19830吨,比上年下降30.8%。主要经济作物中,油料产量2吨,比上年下降50%;蔬菜产量59565吨,比上年下降13.9%;水果产量2382吨,比上年下降28.4%。畜牧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年肉类产量1607吨,下降5.6%;禽蛋产量3673吨,增长40.4%;奶类产量3771吨,增长36.9%。植树造林取得新进展,全区当年造林面积2571公顷,零星植树70万株。农业结构调整也取得了明显进展。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区农业机械总动力200362千瓦,比上年增长7.7%;拥有大中小型拖拉机770台,农用汽车1086辆;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量)727吨,比上年增长17.3%;农村用电量45899万千瓦小时,增长13.3%。

乡镇企业在国内需求的有力拉动下开始走强。据区经贸局统计,2003全区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576138万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2%。

农村小康建设得到巩固提高。全年新增小康村8个,累计达到164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88.6%;新增宽裕型小康村29个,累计达到85个,占全区行政村总数的45.9%。

三、工业

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工业企业产销两旺。2003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3325.9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实现增加值2584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1%;产品产销率达96.1%。

全区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个别产品产量有所下降外,绝大多数增长显著。全年原煤产量294.22万吨,比上年增长16.5%;耐火制品产量75.3万吨,比上年增长15.8%;水泥28.66万吨,比上年增长9.6%;硫酸37390吨,增长15.8%;高压电瓷2001支,增长42.9%;石墨及碳素制品22393吨,增长86.2%;生铁35257吨,增长25.6%;粉末冶金16473吨,增长5.8%;土豆全粉1010吨,增长152.5%;硫铁矿34.46万吨,比上年下降17.1%;电石8.86万吨,增长33.2%;金属镁2818吨,增长16.4%。

在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的同时,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03年,全区46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522.8万元,比上年增长25.7%;实现利税总额8432.9万元,比上年增长17.2%;亏损企业亏损额为916.1万元,盈亏相抵利润总额由上年的2146.9万元增加到2225.5万元,增长3.7%。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3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单位开工项目354项,当年竣工222项,全区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9802万元,比上年增长41.6%。其中,工业企业完成投资43596万元,比上年增长75.3%;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1310万元,比上年增长46.4%。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完成1095万吨,比上年增长2.5%;货运周转量4187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公路客运量29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13.2%;客运周转量5193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15.2%。

邮电通讯业继续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003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年末全区共有电话27548部,比上年末增加4596部,增长20%。电话普及率21.06部/百人,平均每百人比上年增加5.95部。邮电通讯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到年末,全区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32259门,中国宽带互联网端口总数达1152个,载带拨号端口数达510个。全区公用电话512部,比上年增加102部。

六、贸易业

消费品市场稳步上升。2003年,尽管受到了“非典”疫情的影响,我区消费品市场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4270万元,比上年增长4.3%。其中,国有经济零售额5513万元;集体经济7956万元;个体经济16793万元;私营经济5429万元;其它经济8579万元。全年集贸市场成交额26042万元,比上年下降18.8%。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2003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17848万元,比上年增长18.8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341万元,比上年增长16.88%;一般预算支出执行14398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4.84%。

金融形势运行平稳。年末金融系统各行、社存款余额达222132万元,比年初增长15.9%;各项贷款余额134942万元,比年初增长17.9%。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957万元,比上年增长7.9%,赔款支出998万元,与上年增长16.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59万元,赔款支出607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3698万元,赔款支出391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