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区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阳泉市城区统计局

2004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实施赶超发展战略,继续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加大结构调整力度,着力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居民生活逐步提高。经过全区上下的共同努力,国民经济呈现出高速增长、质量提高的良好势头,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全部完成了工作目标和任务。

一、综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2004年全区共完成生产总值2155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7%。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36万元,下降31.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0918万元,增长18.9%。

结构调整成效明显。经过几年的扎实工作,全区结构调整已取得实效。全年确定5个重点调产项目,各项目年底都达到预期目标,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的份额逐步提高,2004年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完成5987万元,占财政总收入的49.28%。经过调整,使我区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在岗职工年末人数为426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0.0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实现经济快速、健康、稳定尚不稳固;经济运行的速度和质量还不理想;经济增长的活力仍显不足,制约因素依然较多。

二、工业

工业生产低速增长。2004年全区共完成工业总产值(现价)3064.2万元,增长2.4%。其中:区营企业完成1996.6万元,增长2.9%;区以下企业完成380万元,下降13%;城镇私营及个体工业完成687.6万元,增长9.1%。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939.9万元,产品销售率达95.9%。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展不够平衡。列入区考核的4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2种比上年增长;维尔康增长34.2%,面包增长51.3%。下降的工业产品产量有单色印刷品下降18.4%,家具下降5.2%。

工业整体效益逐步改善。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饮料厂)实现销售收入613.4万元,比上年增长34.2%;实现利税59.4万元,增长11.4%;实现利润0.7万元,比上年增加0.5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有所下降。全年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3978万元,比上年下降8.4%。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978万元,增长48.9%,其他经济2000万元,下降66.7%。分项目看,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978万元;房地产完成2000万元。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加强,城市面貌变化明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年内,全区以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为目标,开展了群众性的“城市管理年”活动,各项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共完成人行便道铺装面积6.5万平方米,粉刷墙壁5656万平方米,种草坪6900平方米。

四、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持续升温。2004年,随着全区经济高速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显著改善和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提高,促进了市场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新的消费热点层出不穷,国内市场呈现出持续升温的良好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7823.9万元,比上年增长19.1%。

五、财政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4年,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继续加强财政管理和税收征管,使财政收入呈现高速增长态势。全区财政总收入完成12150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9.9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658万元,增长21.18%。财政收入顺利完成使地方财力增强,提高政府对社会经济各项事业的调控能力,为推进各项改革、促进经济快速增长提供了保障。2004年,一般预算支出实现8713万元,增长13.1%。

六、科技、教育、文化和卫生

科技队伍继续壮大。2004年末,全区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88人,比上年增加129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2004年,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使全区科研水平不断提高,研究成果明显增多。全年科技三项费用达83万元,比上年增长20.3%,重点对13个科技项目进行了扶持。科研机构改革逐步推进,民营科技企业个数达到13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在校生增加,中小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年末,全区普通中学10所,在校生6849人,专任教师413人;小学校16所,在校生17259人,专任教师768人;全年在园幼儿为2481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电影放映单位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30488万册,<<今日城区>>发行量62400份。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年末全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61个,卫生机构26个,卫生所33个,个体诊所77个,社区卫生站25个,床位2308张。全区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2235人。其中,执业医师875人,执业助理医师86人,群众就医条件和医疗质量大为改善。

七、人口、人民生活及环境保护

人口继续低速增长。据2004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全区常住人口为168114人,人口出生率为9.3‰,死亡率2.7‰,自然增长率为6.6‰。全年全区出生人口1926人,死亡人口944人。据公安年报统计,年末全区总户数54962户,总人口为191787人。

城镇居民收入增加。随着经济的较快发展和企业效益的提高,在岗职工工资收入呈现大幅增加。全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16896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898元,比上年增长18.2%,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5160元,增长20.7%。

社会福利及职工社会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按照区关于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办法的有关文件精神,2004年全区最低生活已保人数为8419人,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共计748.1万元。全区全年共有77家单位2031人参加了养老保险,保险收缴率达107%。通过统筹为1213名离退休职工发放养老金640万元。有136个单位3696人参加了失业保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人数为2958人。

环保事业继续发展,环保功能区建设继续加强。年消减二氧化硫排放量437.04吨,烟尘排放量1399.46吨,大气污染物消减率达44%。从而有力地改善了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了生存质量。

注:⒈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