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泉市城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阳泉市城区统计局

2003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各级、各部门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忠实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按照区委、区政府年初确定的全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部署,积极实施赶超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各项改革,继续加快结构调整,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众志成城、万众一心,战胜了“非典”疫情对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全区经济运行保持了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步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创1993年以来的最好水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等都取得了新的成就,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得到加强,环境保护取得较大进展,城乡居民收人有了新的提高,生活质量继续得到改善。为实现“十五”计划和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测算,2003年,全区共完成生产总值1780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增幅比上年加快0.7个百分点。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841万元,增长16.3%;第三产业增加值16962万无,增长9.7%。

结构调整成效显著。全年确定五个重点调产项目,各项目年底都达到预期目标。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在全区经济总量中所占的份额逐步提高,2003年非公有制经济纳税额完成5178.6万元,占财政总收人的51.11%,同比提高1.72个百分点。经过调整,使我区的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

劳动就业工作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在岗职工年末人员43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影响经济协调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依然存在,就业压力仍然很大,部分居民生活还比较困难。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分析,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认真解决。

二、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区工业企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3049.7万元(现价),比上年增长10%。其中:区营企业完成2084.5万元,增长9.7%;区以下企业完成334.5万元,增长9.4%;城镇私营及个体工业完成630.7万元,增长11.7%。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发展明显好于重工业。其中。轻工业完成16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8%;重工业完成748万元,增长7.l%。

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2975万元,比上年增长16.6%;产品销售率达到97.6%,比上年提高了1.6个百分点。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发展不够平衡。列入区考核的6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有4种比上年增长,占66.7%;家具增长1.1%;电炉顶砖增长13.2%;抛光盘增长87.7%;面包增长15.6%。下降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单色印刷品下降14%;维尔康下降0.9%。

工业整体效益有所下降。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饮料厂)实现销售收人510.9万元,比上年降低1.3%;实现利税53.3万元,增长3.7%;实现利润0.2万无,比上年减少0.5万元;产成品资金占用和应收账款净额有所增加。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明显下降。全年全社会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4345万元,比上年下降55.3%。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类型完成投资1235万元;集体经济完成投资110万元,其它经济完成3000万元。分项目看,基本建设完成1238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17万元,其他投资完成90万元。

城市环境日趋改善。第二阶段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成效明显,拆除违建临建3.2万平方米,彻底取缔13条路段马路摊位1000多个,铺装改造人行便道6.5万平方米,完成街面绿化近万平方米。1.5公里桃河治理绿化工程如期竣工,完成投资1400多万元,增加绿地29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6.28平方米。小阳泉旧区改造开发工程基本完成,竣工面积30.8万平方米,完成工程总投资3亿元,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城市形象,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四、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逐步回升。2003年,全区消费品市场虽然受上半年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的影响,一度使市场趋淡,消费受阻,但在区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各项优惠措施的鼓励下,全区消费品市场从后半年开始逐步回升。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0138.7万无,比上年增长10.2%。

五、财政

财政收人稳定增长。2003年,各级财税部门认真贯彻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继续加强财政管理,使财政运行情况呈现出良好运行态势。全区财政总收人完成10131万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5.11%,高出同期经济增长率5.1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全年目标。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669万元,增长18.47%。全年一般预算支出执行7703万无。比上年实际增长29.44%。

六、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继续壮大。2003年末,全区企事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59人,比上年减少134人。

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取得新进展。2003年,区委、区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投人逐年增加,科技三项费用达69万元,重点对1个科技项目进行扶持,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研机构改革逐步推进,民营科技企业个数达到13家。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随着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区教育水平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在校生增加,学生素质教育全面开展。年末全区普通中学10所,在校生6908人,专任教师421人;小学校14所,在校生16408人,专任教师742人;全年在园幼儿2719人,成人教育继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技术培训取得新的成绩。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区文化局组织参加了阳泉市“吉羊盛世奔小康”民间广场艺术大赛,获金奖2个,银奖、铜奖若干;组织了城区2003年广场民间艺术展演活动,有40余支队伍、1000余人参加了表演;组织2个网球队参加了全市网球团体赛,双双保级成功,并获得第三、第六名的好成绩.多种形式的文艺活动健康发展。年末区直公共图书馆藏书29879册,《今日城区》全年发行量78000份。

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年末辖区共有各级各类医疗机构158个,卫生机构11个,医疗机构中医院1个,门诊部4个,卫生所46个,个体诊所65个,社区25个,床位2043张。全区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154人。群众就医条件和质量大为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