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武强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县共有普通中学16所,在校生数为16920人,小学140所,小学在校生数为19251人。全年小学招生数为1927人,普通中学招生数为1504人。2003年全县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均达到了100%。武强中学有317人升入大专及以上高等院校深造。 科技研究开发取得新成果。2003年我县以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为重点,科技成果推广、科技攻关、新产品开发取得了新的成绩,全年共登记科技成果1项、取得专利2项。截止2003年底,全县拥有科技人员2819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者90人,拥有中级职称者773人、拥有初级职称者1956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广播电视事业蓬勃发展。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博物馆1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个,广播电视机构1个,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到了100%。 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医疗水平稳步提高。截止到2003年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9个,床位336张;卫生防疫、防治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县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29人。其中医院、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78人;防疫、防治与妇幼保健卫生技术人员65人;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86人。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2003年,在全市第四届全运会上,我县取得总分第四名的好成绩,其中摔跤、举重项目获得冠军。我县还投资1万元,在北代乡建成了举重项目基地,举重队先后为省、市举重队各输送1名高水平举重人才;投资6万元在县体育场西侧建成全民健身路径,有力地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 十一、环境保护 环保事业积极推进。2003年,全县环保专项行动取得可喜成果,取缔“十五小”企业3家,淘汰落后生产工艺企业2家,关停化工企业1家,限期治理企业4家,老污染源实现稳定达标排放,新污染源环保审批达标率98%以上,在广大农村基本杜绝了焚烧秸杆现象。 十二、人口与就业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0.8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76万人,非农业人口2.07万人;男性人口10.56万人,女性人口10.27万人;出生人口2134人,出生率9.99‰;死亡人口923人,死亡率4.32‰;人口自然增长率5.67‰。 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稳步前进。2003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786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970人,城镇退伍和置业兵得到妥善安置,参加省统筹的离退休干部职工工资按时发放,城镇低保对象做到了应保尽保。 十三、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2003年,全县职工平均工资8469元,比上年增长22.3%,其中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415元,增长23.5%。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71元,比上年增长4.9%;人均消费性支出3276元,增长3.5%;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6.8%,比上年上升1.9个百分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99元,增长4.4%,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22元,增长9.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17%,比上年上升2.52个百分点;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2003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达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18.5平方米。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拥有量稳定增长,且样式更趋多样化。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100台,电冰箱84台,空调器46台,移动电话63部,家用电脑17台,微波炉11台。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彩电55台,电冰箱21台,摩托车47辆,固定电话57部,移动电话8部,影碟机13台。 注: 1、 国家对“GDP”的叫法进行了改革,除国家“GDP”叫国内生产总值外,各地区该指标统称为地区生产总值,例如河北省的该指标称为“河北省生产总值”,所以我县“GDP”也相应改为武强县生产总值,但该指标涵义与原来相同。 2、 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为现价,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