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武强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3 衡水市武强县统计局

2003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沉着应对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奋力拼搏,实现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较快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初步测算,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1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5%。从三次产业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5亿元,增长12.0%;第二产业增加值9.13亿元,增长11.9 %,其中:工业增加值8.01亿元,增长10.9%;第三产业增加值3.62亿元,增长14.5%。2003年,我县人均生产总值7739元,较上年增长12.5%。

二、农      业

2003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对农村的各项基本政策,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狠抓科技兴农,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14.2万吨,较去年下降1.8%;棉花产量0.23万吨,下降3.3%;油料总产量0.51万吨,上升8.4%。在农业结构调整的带动下,特别是“西菜东草”规划的实施。街关、孙庄蔬菜生产基地规模不断扩大,销售渠道进一步拓宽,林草种植稳步推进,新增苜蓿1.5万亩,以草带养,种养结合,建成了5个养殖小区,新增千只鸡、百头猪、百只羊规模养殖户270户。2003年,我县肉蛋奶产量增长较快,蔬菜、果品保持稳定增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0.87万吨,增长13.9%;禽蛋产量4956吨,增长23.3%;牛奶产量283吨,增长74.7%,蔬菜产量2.05万吨,增长22.8%,水产品产量110吨,增长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了25%,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了37%,分别比上年提高2.4和2个百分点。

三、工     业

在国家持续扩大内需、加大投资力度的政策拉动下,通过深化改革和结构调整,工业经济稳步发展,总规模不断扩大,效益逐步提高。2003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0.072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2.2%;集体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0.31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港澳台投资工业实现0.4亿元,增长9.6%。

国企改制成效显著。我县国企改革坚持以“两增、两减、两分、两置换”为主线,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要形式,全部企业抓改制,改制企业抓规范,规范企业抓深化,着力提高改制实效。2003年,全县已有28家企业制定了改制方案,4个试点企业中有3家基本完成改制,国有企业比重继续下降,年末,国有企业增加值占全部入统工业企业增加值的3.7%,较上年下降1.3百分点。

产销衔接进一步趋好。2003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为96.7%,与上年基本持平。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8亿元,比上年增长9.1%;实现利税7608万元,比上年增长19.1%;实现利润5190万元,比上年增长30.5%。骨干企业对县域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县15强企业2003年上缴税金2425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31.3%。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增势喜人,结构更趋优化。2003年,县委、县政府坚持在项目谋划上用真劲,在项目跑办上做实功,在项目建设上求实效,千方百计扩大投资。全年共谋划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45个中,有3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15个项目竣工投产,年初向全县人民承诺的12个重点建设项目中,已有11个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截止到年底,我县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2.7%;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完成投资3.16亿元,增长41.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07亿元,比上年增长54.1%;更新改造投资1.09亿元,增长21.7%;全年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施工项目26个,新开工项目15个。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2003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其中县及县以上1.97亿元,县以下1.89亿元。从分行业上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4亿元,餐饮业0.49亿元,其它0.13亿元。

市场建设步伐加快。2003年,全县商品交易市场达12个,商品市场成交活跃,全年市场成交额1.29亿元。

六、对外经济

实际利用外资保持较快增长。2003年,县委、县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广泛开展全员招商活动,把各级各部门推向对外开放的第一线。2003年实有“三资”企业10个,实际利用外资505万美元,较上年增长60.8%。全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1.5亿元,直接利用外资505万美元,全年实现外贸出口370万美元。

七、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发展。2003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94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3公里,一、二级公路47.4公里,乡及乡以上公路通车里程225.5公里,通油面路村145个。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882万吨公里,完成旅客周转量906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959万元。公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3.3万门。电话普及率达到16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4312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到1348户。

八、财政金融与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3年全县财税部门通过认真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成功实施财税改革,不断强化收入征管,使全县财政收入保持了较快增长。2003年全县财政收入实现7739万元,比上年增长10 %,其中一般预算收入3626万元,较上年增长1.8%。

财政支出在重点支持生产、建设的同时,确保了工资、社会保障等项重点公共预算支出的需要,支出结构进一步合理。全年全县一般预算支出10970万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基本建设支出728万元,增长37.6 %;文体广播支出474万元,增长21.9%;教育支出3143万元,增长17.4%,卫生经费支出439万元,增长1.6%。财政收支状况的稳定良好,为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金融存贷款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市场运行平稳。2003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3.89亿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6.98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2.21亿元。

保险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总收入1662万元,比上年增长32.3%。在保费收入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0万元,增长5.8%;人身险保费收入1300万元,增长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