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小店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3 太原市小店区统计局

2005年,我区建筑业稳定快速发展,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完成1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建筑工程产值完成101.8亿元,安装工程产值完成16.8亿元,其他产值完成2.3亿元。房屋施工面积达322.6万平方米。

四、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

2005年我区引资总额达116.79亿元,其中到位59.48亿元;引进合同外资2024万美元,其中到位492.4万美元。

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达62.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1.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2.8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亿元,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0.01亿元,农村私人投资1.2亿元,房地产投资完成25.4亿元。新增固定资产3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小店区域固定资产投资额达96.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五、交通运输和国内贸易

交通事业发展加快。2005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154公里,公路年平均养护完好率78.3%,养护质量综合值82.0%。客运、货运全面增长。全年各种运输工具完成货运量715万吨,比上年增长4.6%;货物周转量35807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3.2%;客运量110万人,比上年增长18.4%;旅客周转量207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11.1%。

随着太原市“南移西进,扩容提质”战略的不断深入,我区越来越成为众多商家投资的热土,商贸基地建设、仓储基地建设呈现新亮点。沃尔玛、北京燕莎、大中电器、居然之家、晋韵楼、一尊皇牛等一批全国乃至世界知名企业陆续入驻我区,使我区批零贸易业、住宿餐饮业的品牌、档次明显提升。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200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3.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分行业看,2005年批零贸易业零售额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8 %;餐饮业零售额5.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他行业零售额1.1亿元,比上年下降2.5%。

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强势增长。全年全区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实现销售额103.9亿元,其中批发额完成61.9亿元,零售额完成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2.0%,零售额在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所占比重为40.5%。其中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类、中西药品类、石油及制品类、汽车类的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58.2%、23.1%、123.9%、80.5%、122.2%、6.5%。

小店区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21.7亿元,同比增长23.1%。

六、财政

我区积极加强财源建设,深化和完善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组织收入,严格控制支出,各项财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财政收入持续实现大幅增长。2005年全区完成财政总收入60917万元,比上年增长29.0%。其中:国税26689万元,增长33.4%;地税29830万元,增长31.6%;财政性收入4398万元,下降3.5%。一般预算收入30715万元,增长25.6%。一般预算支出42683万元,比上年增长32.0%。区级支出32783万元,增长21.4%,其中:科技三项费用增长33.6%,林业支出增长47.1%,教育支出增长21.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44.2%,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增长46.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增长76.4%。

小店区域财政总收入达114906万元,比上年增长33.3%,一般预算收入达48486万元,比上年增长30.2%。

七、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

市政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城市品位进一步提升。平阳路、长风大街、太榆路、南内环街、亲贤北街、人民路、滨河东路、建设南路、坞城路、并州南路、学府街、长治路等主要街道的综合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完成了体育路建设工程,平阳南路照明工程,以及八一街、长风北街、学府北街、许坦东街、亲贤北街的道路工程;完成了桥头公园前期工作和学府街绿化工程。昌盛西街、人民路一纵一横的亮化工程达到一定水平;永康南路、晨光街、锦绣一巷、锦绣中巷、锦绣二巷等与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街小巷得到彻底改造。

县乡公路建设取得新成果。全年县乡公路建设完成投资2852万元,完成了小牛线北格-刘家堡汾河大桥改造工程、小牛线流涧-小北格改线段工程、大王线监军庄-王吴段改建工程、武庞线西温庄-下庄段改建工程,西家凹通达工程,西贾-郜村通达工程等6项县乡公路工程。44个村实现了村村通油路,通车里程长99.75公里。

园林绿化方面,2005年新增居住区绿地4.85公顷、新增单位附属绿地6.18公顷、垂直绿化6千延长米;共栽植乔木22.7万株,灌木20.9万株,绿篱5.29万株。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7.59%,绿地率达到30.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8.8平方米。

以工业企业稳定达标,土小企业取缔,扬尘污染控制、调整燃料结构为中心的环境质量综合整治,使全区环境质量得到稳步提高。烟尘排放量降至2149吨;SO2排放量降至3854吨;工业粉尘年排放量降至13吨;固体废物排放量降至6681吨。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以扶持科技型企业为核心,以科技兴农为重点,狠抓科技支农、项目引进、成果转化等工作,使科技在推动全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支持、引领、带动作用充分发挥。2005年完成应用转化科技成果12项,我区申报的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和火炬计划的2项,列入省科技项目的2项,列入市科技项目的7项。有10个项目被确定为2005年太原市重点科技专项。我区现有生产力促进中心1个,生产促进中心专家委员会1个,科技特派员96人,专家顾问团和科技顾问团专家达29人。各种登记注册的专业经济技术服务组织和协会(研究会)已发展到23个,省科技厅认定发证的民营科技企业达13家。

以素质教育为核心,扎实推进各类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教育教学质量呈现稳步、全面、均衡提高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区高考一次性本科达线人数为421人,中考成绩名列全市前茅,1327人达市重点中学分数线。

全区共有中小学校88所(不含厂企学校)。其中:小学61所,初中15所,高中1所,职中1所,全区中小学专任教师共有2880人,其中小学1578人,初中1009人,普通高中156人,职业高中56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885人。全区高中、初中、小学、幼儿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为:普通高中98.7%、职业高中(文化课教师) 94.6%、初中99.7%、小学100.0%、幼儿园100.0%。学历提高率分别达到:高中19.0%、初中65%、小学83.0%、幼儿园93.0%。全区在校学生总数达54074人(不含厂企中小学)。其中:在校小学生35123人,在校初中生15177人,在校高中生2856人,在校职高生567人;全区共有幼儿园129所,幼儿在园人数14118人。全区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生合格率均保持100%;初中生入学率达99.7%、巩固率达98.8%;各类有学习条件的残疾儿童入学率保持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