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承德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十、文化、体育、广播、卫生 城乡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县有乡镇文化站25个,业余剧团11个,文艺宣传队21个.全年共组织或参与组织大型文化活动10余次,演出27场,接待外地文艺团体演出6场。文学艺术创作成果丰硕,共有80余篇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展演、发表和获奖。文博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加固和维修保护标志,使全县33处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10处不可移动文物及3000件馆藏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图书馆全年共接待读者2.4万人次,借阅图书5万册次,印发《信息简报》12期,提供科技信息72条,发放宣传材料5000份。农村电影队14支,放映员30余人,放电影1100场,观众30万人次。群众体育工作蓬勃开展。全县共有体育活动点5个,社会体育辅导站17个,一、二、三级辅导员60余人,篮球俱乐部5个,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8%以上。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为大中专体育院校输送学员17名,在市级以上体育比赛获金牌12枚。在河北省十一界全运会上,我县运动员获举重、田径项目金牌7枚,并破两项省运会记录。 广播电视实现全县联网,综合覆盖率达到86.5%。全县有线电视用户总数达到7万户。在市两台发稿789篇,共播放新闻稿件2269篇,自办专题58期。围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党风廉正建设、创建文明生态村和“中央一号”文件宣讲等重点工作先后开办了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公开承诺、谋求发展话廉正、学习贯彻“两个条例”、小康建设宣讲在农村、空中党校、科普知识、计划生育知识讲座等系列专题节目,新开辟了记者乡村行栏目。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县共有医疗机构31个,床位926张,卫生技术人员1036人。儿童计划免疫“五苗”接种率为97.4%,儿童系统管理率为85.3%,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到100%。全年选派进修人员88人,其中到省级以上医院进修学习18人。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继续不断改善,疾控中心和急救中心已建设完成。 十一、人口、城市建设和环保事业 全县总人口472321人,比上年减少955人。其中男性248994人,非农业人口57095人,农业人口415226人,总户数150310户,人口出生率10.12‰,人口死亡率6.35‰,人口自然增长率3.77‰。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环境逐步改善。全年改造县城道路5万平方米,开发住宅8.9万平方米,建绿化带1.8万平方米。全年完成供水306万吨,供热累积入网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继续实施大气、粉尘、噪音等专项治理,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全年共审批各类建设项目57项,在原有基础上对6家排污企业进行了排污口的整治。县内滦河、武烈河、老牛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稳定达到功能区划要求,确保了群众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县城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300天,高于去年同期水平。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据抽样调查,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6103元,同比增长8.4%。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2.49平方米。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100元,同比增长37.1%,是近五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18.22平方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82931万元,比年初增加22981万元。在岗职工工资稳步增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20467.7万元,同比增长2.1%。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11118元,同比增长8.9%。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年新增就业岗位1545个,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16人,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1815人、1020人和2498人。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达到653户,新增303户。对4481名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292万元。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2004年发放各类救灾款43.7万元,救灾面粉8.7万公斤,棉衣2750套,棉被1500床。社区服务逐步完善。全县共有五保对象446人,入院270人,集中供养率达到60%。注:1、公报公布的部分数据为快报数,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为初步测算数据。2、公报中涉及GDP、人均GDP、产业增加值、产值指标绝对值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3、公报中涉及指标增速均为同口径增速。4、公报中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中部分数据由相关部门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