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市思明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厦门市思明区统计局

一、经济发展概况

经济总量持续快速增长。2005年累计实现生产总值261.91亿元,比上年增长3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3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76.22亿元,增长26.4%,拉动经济增长7.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85.56亿元,增长31.7%,拉动经济增长22.2个百分点。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按照“强三、优二”的产业发展原则,思明区大力发展以旅游、商贸、现代服务业和房地产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和以光电产业、软件产业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努力培植新经济增长点。2005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0.05:29.10:70.85,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水平显著提高,第三产业在区域经济中的比重比上年提高了近9个百分点;商贸餐饮业、金融保险业的支柱作用依然明显,商贸餐饮、金融保险增加值完成57.32亿元、27.74亿元,分别占地区增加值的33.7%、32.9%。

从经济运行质量看,效益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45.05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7%,增长18.8%;地方级财政收入27.81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1.2%,增长18.4%,区级财政收入10.48亿元,完成调整后预算的100.1%,增长14.9%。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规模企业对财政贡献日显突出,第三产业对财政贡献率加大,全区第三产业税收累计入库约31.31亿元,约占财政收入的69.5%,已成为地方税收尤其是营业税的支撑产业,外来私营总部经济踊跃进入,使私营经济税收比重越显突出,约占总收入65.6%,同比增长31.7%,重点税源企业支柱地位日益突出,重点税源企业和主体税种对财政收入增长贡献加大,2005年全区已拥有年创税收超1000万元的企业68家,超500万元的146家,超100万元的705家,纳税额约占财政收入65.6%。

全年区级财政支出14.25亿元,为预算的99.1%,增加1.20亿元,增长9.2%,其中:建设性支出5.56亿元,为预算的100%,增加1.33亿元,增长31.1 %;经常性支出8.69亿元,为预算的99.6%,增加0.21亿元,增长2.5%。用于基本建设支出1.00亿元;城市维护支出0.29亿元;行政管理支出1.41亿元;科教文卫体事业支出4.41亿元,占全区财政支出的31.0%,增长15.8%。

从生产角度看,工业平稳增长。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52.53亿元,工业产销率为99.22%;实现工业增加值45.11亿元,增长24.3%;拉动经济增长5.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大,是全区工业增长的主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33.04亿元,占全区工业的比重达到87.2%,增速比全部工业的增长速度快了4.3个百分点;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9.91亿元,增长36.9%。全区产值超亿元的工业企业有28家,合计完成产值94.35亿元,占全区的比重达66.3%。工业企业出口形势也很好,一直保持稳步增长态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货值累计达35.54亿元,增长51.1%,出口增长成为工业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工业经济坚持“在调整中发展,在发展中调整”,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工业的技术等级和市场竞争力,重点发展通讯设备、计算机及其电子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等工业,扶持培育了一批为市属工业配套的产业群体。禾祥西路和中山路半导体照明示范工程建设取得预期效果,与市科技局共同承办“中国(厦门)国际半导体照明展览会”。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升级,凸显高新技术产业先导作用。思明区光电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三安电子、法拉电子等项目快速成长,安美光电、华联电子新厂区等项目相继开工,全国光电产业四大基地之一“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揭牌。扶持亿力科技、东南融通等一批软件企业的发展。思明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区;“科技园区”初具规模,以光电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新成绩。高新技术企业引擎力强,工业经济中的第一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完成产值20.79亿元,增长19.9%,尤其是光电企业产值增长势头强劲,全区光电企业税收达10128.85万元,增长57.6%,光电企业产业集群初显端倪。

商业发展态势良好,消费需求稳中见旺,市场需求总体趋旺,物价略有上升,汽车、旅游等新一轮消费热点持续升温。全年商贸业累计完成营业额910.55亿元,增长19.5%,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3.88亿元,增长14.9%;实现商业增加值54.63亿元。居民消费能级提升趋势明显,汽车、通信类产品以及与住房相关的商品消费进一步扩大。索菲特、亚洲海湾等星级酒店投入运营,和平里、磐基等星级酒店建设进展顺利;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247.7万人次,旅游收入159.43亿元。突出中心城区商贸业特色,中山路启动步行街试点,禾祥西路特色商业街建设取得实效,在湖滨南路建成全市首条商业专业街---厦门电子数码街;全国十大商业中心之一的明发商业广场全面封顶,富山等商圈建设进一步推进,国美、永乐、苏宁等国内知名家电企业陆续进驻,有力地带动了区域商业发展;福建中烟工业公司、中绿集团等大企业的营运中心相继落户本区,成为区域商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房地产业市场销售情况平稳,全年完成销售收入123.26亿元,实现增加值44.91亿元,比上年下降11.1个百分点。全年商品房二级市场销售18507套,面积128.88万平方米,成交金额85.76亿元,住宅商品房向大户型、高品质发展,仍是厦门市房地产市场的主战场。房产三级市场快速发展,全年成交7640套,面积114.86万平方米,成交金额36.84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长,重点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5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4,增长14.3%;其中商品房投资70.05亿元,基本建设投资22.91亿元,更新改造投资32.62亿元。

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投资对全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加强进度监控和分析,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实施《思明区重点建设项目绩效考评办法》,在全市各区中率先建立重点工程项目库,确保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安美光电等3个市级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6个区级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全年26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0.41亿元。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着力破解建设中的难题,征地拆迁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一批项目前期工作取得较大进展,全年累计完成征地500万㎡,拆迁428.3万㎡。软件园二期、鹭江道景观工程、百脑汇科技大厦等项目顺利开展;同安工业集中区思明园厂房48天完成首栋厂房封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