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区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建设经济强区的总目标,突出工业经济、市场园区建设、民营经济和招商引资四大重点,优化调整经济结构,加大改革力度,提高开放水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就,实现了“十五”计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5.9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3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19.52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13.65亿元,增长14.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470元,增长12.5%。 私营个体经济发展迅速。年末私营企业1084户,注册资本4416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6%和55.9%。个体工商户13426户,增长20.2%。私营个体经济实现增加值16.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6.0%,全年上交税金8710万元,增长42.1%。 市场物价稳中有降。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8%。分项目看,服务项目上涨4.7%;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上涨6.9%,其中教育上涨14.2%;食品中除肉禽、鲜蛋、水产品价格上涨外,其他价格继续下降;衣着、家庭设备、交通通讯价格低于上年水平;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8%;能源、原材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3.9%。 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区属以上57家企业完成改制51家,占90%,其中,股份有限公司2家,有限责任公司13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家。466家处乡镇、村街集体企业完成改制448家,占96%,其中,股份有限公司2家。 劳动就业基本稳定。年末城市职工2.23万人,比上年有所下降。城市个体和私营企业做作业人员2.31万人,增加0.23万人,增长10.7%。全年共安置城镇就业人员0.11万人,0.5万人实现了阶段性就业。劳务输出2.0万人,其中,省外0.3万人,市外1.67万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根据市场需求,对农作物种植结构加大了调整力度,适当扩大了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粮食播种面积比上年减少1861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重比上年提高5.6个百分旧中国。 粮食产量有所下降。全年粮食总产量89188吨,比上年减产14.2%,其中种植面积调减占减产因素的97.9%,受灾因素占21%。粮食单产517公斤,减少1公斤,其中,夏粮440公斤,减产12公斤;秋粮590公斤,增产8公斤。 经济作物产量增长较快。蔬菜播种面积3423公顷,增长11.4%。蔬菜品种进一步优化,名优、新特、精细品种增加。水果产量在资源更新后上升较快,总产量16566吨,增长9.2%,其中,苹果产量11593吨,占水果总产量的70.0%。名优、稀特水果品种也有增加。桑园面积达到180公顷,增长40.0%。全年生产鲜切花10万多枝,盆栽观赏植物1196万盆。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由于饲料价格下降,生猪价格自1999年下半年回升后保持相对平稳,波动较小,养猪效益提高。全年肉类总产量9379吨,其中猪肉6272吨,分别增长1.2%和1.8%。居民对牛奶及奶制品消费上升,奶牛养殖业发展较快,年末存栏量4387头,增长48.8%;牛奶产量6256吨,增长8.8%。禽蛋产量7602吨,增长6.9%。养蚕业增势明显,蚕茧产量159吨,增长89.3%。 三、工业与交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58亿元,增长24.8%。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3.30亿元,增长31.5%;集体企业完成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2.0%;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增加值0.29亿元,增长42.3%;其他企业完成增加值0.72亿元,增长15.1%。工业产销衔接基本平衡,工业品产销率98.2%,提高0.14个百分点。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工业新产品总量比上年增长35.5%,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增长1.9倍。在已形成的工业经济支柱产业中,纺织业增长36.9%,汽车零部件增长87.9%,起重装载设备增长24.4%,电器器材增长19.5%,化学原料及制品增长84.1%;食品制造及加工增长91.6%。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20.73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工业企业利润有较大幅度增长,全年实现利润7024万元,增长71.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3644万元,增长86.9%;集体企业实现利润1088万元,增长34.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506万元,增长2.6倍。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3.35,比上年提高17.61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49%,提高2.47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05.0%,提高0.78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3.58%,提高0.86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65次,提高0.68次。 公路运输平稳增长。全年货物运输周转量11883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5.8%;旅客运输周转量10936万人公里,与上年持平。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在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政策的推动下,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的自发增长能力加强,扭转了近几年增速较慢的局面,呈现较快增长的势头。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基本建设投资0.72亿元,增长4.3倍;更新改造投资0.69亿元,增长92.1%;房地产开发投资1.95亿元,增长6.8%;城镇集体投资0.75亿元,下降32.3%;农村非农户投资1.67亿元,增长26.5%;其他投资2.77亿元,增长2.2%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在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中,工业项目完成投资1.10亿元,占28.5%;市场、商场、餐饮和服务项目完成投资1.28亿元,占33.2%,分别增长31.0%和25.5%。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区69个四级及四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6.77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8.22万平方米,增长23.0%;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3.6万平方米,增长11.6%。建筑企业实现结算收入12.03亿元,增长25.8%;利润4327万元,下降2.9%;上交各类税金2356万元,增长3.9%。 五、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定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5亿元,比上年增长9.4%,略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增长12.4%,餐饮业增长2.4%,其他行业增长7.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下降15.0%,集体经济下降55.9%,个体私营经济增长42.0%,其他经济增长7.1%。商品市场发展良好。74个商品市场成交额49.81亿元,增长4.3%,其中,消费品市场增长5.7%,生产资料市场增长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