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医疗卫生改革进一步深化。卫生技术人员衽竞争上岗,打破技术职务终身制,推行低职高聘、高职低聘,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医疗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8处,社区卫生服务站154个,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70%以上。农村合作医疗进一步巩固,在已推行合作医疗的8个处乡镇中,福利风险型合作医疗已达到5个。计划免疫工作扎实有效,各乡镇都建立了规范化接种门诊。妇幼保健管理和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新生婴儿死亡率比上年下降0.5个千分点。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95.0%的村街建立了文化大院,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建立了400多家文化活动室、歌舞厅等娱乐场所。街道居委会都成立了故事队、秧歌队、文艺表演队等文艺组织。组织节日、广场文化活动,文艺团体下乡和下企业演出10余场,观众约8万人次。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精心编排的7个声乐、舞蹈、小品、器乐类节目,参加全市农民艺术节演出,两个节目获大奖,其余的获一、二、三等奖。 体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群众体育莛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进一步普及。况技体育水平进一步提高,参加市中学生田径运动会,分获团体总分和少年乙组团体总分第四名,获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5枚。 广播电视舆论导向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全年共播出电视新闻160多期、1800余条;播出电台新闻365期、4000余条。向市台供稿250篇、省台150篇。自办各类专题节目20多个。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区实现了村村通广播电视。 十、居民生活、人口与环境 城市居民收入水平明显提高,生活质量进一步改善。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23元,比上年增长19.6%,增幅提高10个百分点。居民消费结构向较为宽裕的小康阶段迈进,人均消费性支出5066元,增长29.0%,增幅提高21.4个百分点,高出可支配收入9.4个百分点。在消费支出中,交通与通讯、娱乐教育文化、居住、家庭设备用品等方面的需求较为旺盛,支出增幅在35.0%以上,其中日用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增长1.1倍,用于教育的支出增长36.1%。食品、衣着消费支出增幅较小,比重下降。农民收入有所增长,生活不断改善。农民人均纯收入3162元,增长5.0%;生活消费支出1885元,有所下降。在消费支出中,医疗保健支出人均216元,增长1.07倍;衣着消费支出略有增长,其余消费支出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由于农民增加收入的难度加大,与城市居民的收入和消费差距进一步拉大。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28.2平方米,增加1.9平方米。 劳动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年末在岗职工2.55万人,比上年减少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1.50亿元,增长6.3%,平均工资5871元,增长7.4%。全年安置城镇就业人员637人,下岗职工383人。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年末养老保险社会覆盖率达98.0%以上,收缴各种社会保险费4545万元,企业职工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占职工的96.0%以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5532名离退休人员按月足额领取养老金,支付率100%。职工基本医疗得到了有效保障,全年为近8000名医医疗患者支付医疗费950万元,其中为157名企业大病患者支付医疗费89万元。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计划生育部门统计,辖区内人口出生率为12.26%,死亡率为3.83%,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43%。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辖区内人口59.18万人,比上年增加1.4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10万人。总人口中男女性别比为101.0:100.0。 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一控双达标”三年环境目标责任制最后一年的任务已全部完成。全区42个工业污染源已全部实现达标排放。烟尘排放进一步得到控制,大气环境明显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