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泰山区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0年,是第九个五年计划的最后一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以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总揽全局,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圆满完成了“九五”计划的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绩。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1.4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1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7.09亿元,增长12.0%;第三产业增加值11.70亿元,增长11.6%。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310元,增长9.2%。“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4.1%。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迅速。截止年末,私营企业914户,注册资本28392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0%、74.9%。个体私营经济全年上交税金6129万元,增长37.9%,占工商税收的36.7%,提高8.3个百分点。 市场价格总水平稳中有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升2.1%。多数商品价格低于上年水平,但下降幅度已明显减弱。推动价格水平上升的主要是服务项目和居住价格,分别上升21.8%和2.5%。 企业改革稳步推进。截止年末,区直55家企业,已完成改制的26家,占47.3%;乡村466家企业已完成改制的338家,占72.5%。其中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40家,出售118家。存量资产的优化重组成效显著,80多家企业2亿多元的闲置资产得到了有效盘活。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种植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3369公顷,比上年减少1028公顷,粮食总产量10。39万吨,播亩单产518公斤,分别下降9.4%和2.4%。蔬菜总产量9.71万吨,与上年持平,稀特蔬菜面积增加。水果生产处于资源更新阶段,总产量1.52万吨。畜牧业适应市场能力进一步提高。肉类总产量9271吨,增长10.1%;牛羊奶产量5749吨,增长12.1%;禽蛋产量7212吨,增长4.7%。水产品产量600吨,与上年持平。特色农业日渐升温。现有各类塑料大棚1657个,用地面积256公顷,蔬菜、食用菌、花卉、林果等种植已形成规模,稀特蔬菜种植发展到20多个品种。特色养殖主要有肉食鸽、狐狸、肉食品店狗、锦鲤、甲鱼、赤鳞鱼已达到5万尾. 旅游观光农业开发实验区已初具规模,前期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公路主干线长60公里,已在路旁种植松柏、冬青球苗木3万株,改良果树品种300多公顷,新建经济林130多公顷。 三、工业 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改观,效益增长快于规模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13.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5.10亿元,增长10.2%。产品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主要产品产量有增有减。在重点统计的33种产品中,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7种,占51.5%。市场需求较旺、科技会计师高的产品增长较快;市场供大于求和缺乏竞争力的产品有所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7.10亿元,增长7.4%;产品销售率98.4%。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实现利润5451万元,增长10.4%;复12374万元,增长13.0%。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02.37%;资产负债率为71.60%,下降0.1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97次,加快0.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3.37%,提高0.17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57万元/人,增长16.1%。 四、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 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投资0.50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房地产开发投资1.83亿元,增长14.4%,成为拉动整个投资增长的主要力量;民间投资增势强劲,股份有限公司和私营企业投资0.75亿元,增长42.0%。 建筑业生产和效益稳步提高。全区四级以上资质的69个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14.77亿元,比上年增长15.7%;竣工产值8.64亿元,竣工率58.1%,提高2.2个百分点。房屋建筑施工面积250.5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7.67万平方米,分别增长8.0%和11.1%。结算收入9.56亿元,增长5.2%;利润4456万元,增长17.3%。全年上交各类税金2268万元,增长26.0%。 五、国内贸易 国内市场商品销售稳中趋活。国家一毓启动消费政策的陆续见效和消费环境的改善,使国内市场销售基本达到正常年景水平。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78亿元,比上年增长6.5%,考虑到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2%。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额0.21亿元,下降72.4%;集体经济3.41亿元,下降7.3%;个体私营经济7.56亿元,增长17.8%;其他经济7.60亿元,增长12.1%。各类商品市场发展良好,商品成效额47.77亿元,增长4.6%。 住房消费成为拉动消费需求热点。全年实现商品住宅销售额1.88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个人购买占92.4%,提高22.4个百分点。房地产价格继续攀升,商品住宅平均价格上升27.1%。 六、对外经济 对外经济贸易发展加快。实现利用外资174.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万美元。对外出口总额1326万美元,增长56.4%,其中,一般留易出口839万美元,增长91.1%;加工贸易出口486万美元,增长19.1%。对外劳务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宽,全年外派劳务人员106人,比上年增加32人。 七、财政与金融 财政预算执行情况良好。全年实现财政总收23497万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66万元,增长15.1%。在主要收入项目中,工商税收9064万元,下降0.5%;农业四税1184万元,增长44.9%;企业所得税988万元,增长1。15位;专项收及其他收入5730万元,增长31.5%。财政预算内支出20353万元,增长9.5%。财政总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7.48%,提高0.1个百分点。 金融形势基本正常。金融部门按照中央的统一安排,下调利率,征收利息税,化解金融风险,保证了金融稳健运行。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8.18亿元,比上年增加3.83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22.19亿元,增加3.652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1.25亿元,与上年持平。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14万人,比上年增长11.2%。小学在校生2.61万人,下降16.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和学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在园儿童0.50万人,增长8.5%。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教学仪器设备、音乐体育器材等达标学校,比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学校藏书新增13.33万册。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加科技投入,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全年研制开发新产品65种。工业项目上研制开发了生物益生素、纤维素酶制剂、有机生物肥料等生物制品,以及起凸机、压轧网、高绝缘冲剪刀具、工程塑料水箱等机械产品;农业项目上引进推行优良品种30多个,大力推广应用了滴灌、喷灌、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配方施肥等先进适用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