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宝应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扬州市宝应县统计局

2004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宏观调控各项措施,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四个突破”,抢抓改革发展机遇,坚定不移地推进“两个率先”,奋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各项事业稳步推进,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城乡居民生活逐步改善,保持了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发展势头,较好地实现了年初制定的各项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1.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4%,增幅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是近十年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79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34.66亿元,增长18.9%;第三产业增加值25.53亿元,增长12.7%。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28.1∶39.6∶32.3调整为26.6:42.3:31.1,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8912元(按现价汇率折算达1080美元),比上年增加1525元,首次突破人均1000美元大关。

各项改革工作继续深化。企业改制工作有序推进,五琼浆集团等11家工业企业、宝亚公司等12家流通企业、3家交通运输企业和9家县属建安企业实施了“双置换”改革,启动实施宝胜电气公司等5家企业股份制改造。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新发展私营企业718家、个体工商户4509户,新增注册资本12.96亿元。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农村税费改革进一步深化,农民人均负担比上年减少63.8元。村组干部实行竞争上岗。社会事业改革有序推进,四家公立医疗卫生单位实施“两权”分离改革,其中:县中医院与境外投资公司实行了合作经营。户籍制度改革继续深化,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34.8%,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高、大、外”项目支撑力度还不够;电力、土地、资金、人才等要素制约加大,经济增长方式转换不快;镇域经济发展差距有所扩大;县镇财力不丰,保障能力不强;低收入群体的生活保障存在一定困难;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社会保障和稳定工作压力较大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实施以“一降三补”为重点的扶农政策措施,全县农业税税率降低了3个百分点,全面推行水稻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面积129.90万亩,比上年增加1.51万亩;棉花种植面积0.79万亩,调减1.6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4.94万亩,增加0.35万亩。粮棉油产量有增有减。全年粮食产量51.63万吨,因秋粮受条纹叶枯病影响比上年减产1.08万吨,下降2.0%;棉花产量0.09万吨,下降30.8%;油料产量2.52万吨,增长12.5%。全年生猪出栏40.20万头,与上年基本持平;三禽出栏1303万只,比上年增加95万只,增长7.9%。水产品总产量12.02万吨,比上年增加2.46万吨,增长25.7%。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水利工程建设有所加强。全年完成各类水利土方1199万方,其中圩堤加固186万方,河渠疏浚312万方。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54.84千公顷。农业物质装备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3.24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1.6%,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81%。

农村经济工作有序发展。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5.6万人,新增3万人,增长13.2%,其中:外出劳务19.66万人,比上年增加1.82万人。农业利用“三资”有新突破。全县农业“三资”项目达163个,其中:实施民资及工商资本项目160个,到帐资金2.86亿元;引进外资项目3个,到帐资金650万美元。全县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等非农行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的76.1%提高到77.5%。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增长速度进一步加快。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2.64亿元,增长27.2%,完成工业增加值28.52亿元,比上年增长19.0%。个体、私营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发展,个体私营工业实现产值104.0亿元,增长25.3%,占全部工业的份额达68.1%。1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81.15亿元,比上年增长40.1%,完成增加值1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5%。重点企业支撑和带动作用明显加强,20家重点骨干企业实现产值42.78亿元,同比增长27.3%,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比重为52.7%,其中7家企业产值增幅达30%以上,龙头企业宝胜集团有限公司完成产值20.29亿元,同比增长30.4%。全年用电量48108万千瓦时,增长17.5%,其中工业用电30542万千瓦时,增长24.2%。

工业经济运行质态良好。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6.74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实现利税5.44亿元,增长19.9%;实现利润2.85亿元,增长16.6%。20家重点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9.7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占规模以上企业的比重达51.2%。石化管件厂、迅达公司、亚宝公司、金夏公司、晨光化工厂、德仪公司等6家重点企业全年销售收入增幅均在30%以上。

建筑业继续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5.04亿元,完成竣工产值25.62亿元。建筑业从业人数5万人,其中成建制输出施工人数2.5万人。施工总面积480万平方米,其中双包工程面积140万平方米。资质以上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1.4万平方米,增长23.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42.2万平方米,增长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形势下,我县的固定资产投资依然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14亿元,比上年增长46.5%。其中:国有基本建设投资为4.69亿元,增长50.3%;国有更新改造投资为1.81亿元,增长1.6%;其他登记注册类型投资2.32亿元,增长184.7%;房地产投资为2.67亿元,增长25.9%;城镇投资为3.68亿元,增长2.8%;农村投资为9.92亿元,增长73.7%。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技改投入拉动作用增强。全社会技改投入为14.72亿元,增长79.4%。其中:工业技改投入为13.75亿元,占全社会技改投入的93.4%,增长80.4%。全县新建、续建各类项目300项,其中1000万元以上100项,在建亿元项目23项。菲达宝开、黄河药业、仁恒实业、兴泰农牧、协鑫热电等一批重点招商项目陆续竣工投产。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本年投入4200万元,累计投入已达1亿元;“三园三路两场(厂)八大工程及其他城市基础设施投入13763万元;开发区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本年完成投入8092万元;泾安公路续建工程、农村公路建设等项目投入1.2亿元;供电公司城网等工程投入7944万元;翔宇教育集团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的教师宿舍楼累计投入3484万元,已全部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