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公用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通信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45935万元,比上年增4.1%。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7.43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数达38.7万户,新增4.59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达每百人36.33部,公用电话1.01万部。小灵通用户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净增4.47万户,达8.2万户,互联网窄带、宽带接入用户6.04万户,比上年增长50%。广电宽带信息网工程运营正常,信息技术推广显现成效,政府公务邮件网、农业信息网、政务信息网、花卉苗木网等网站运行平稳,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会诊进一步发展。实现邮政储蓄32.74亿元,居全省县级市第一位。 旅游市场快速发展。2004,积极融入扬州旅游圈,旅游市场日益红火。年接待游客4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300万元。成功举办中国江都第二届花卉节、第二届经贸文化旅游节、第四届中国扬州邵伯湖旅游龙虾节。渌洋湖生态旅游区正在积极规划之中。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趋升,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随着消费环境的逐步改善,流通业态不断创新,消费市场稳步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按区域分,城区零售额30.3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农村零售额19.68亿元,增长8.7%。江苏宏信商贸公司、世纪联华江都店等企业销售额己过亿元,其中江苏宏信商贸公司营售额5亿元,列扬州市前列。各类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市场成交额42.3亿元,增16.4%,形成了苏中商贸城、邵伯钢材城等过亿元的重点市场。市场价格总水平温和上升,年末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4.3%。 开放型经济 进出口贸易高开高走。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海关数)15478万美元,同比增长37.4%,其中自营出口9356万美元,同比增长33.6%。 对外开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成效明显。2004年全市着力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新签外资项目72项,总投资29072万美元,注册资本23911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1837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0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6%、81%。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明显回升。坚持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齐头并进,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年新签外经项目79项,合同金额6127万美元,增261%,全年实现外经营业额1841万美元,期末在外人数1272人。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继续推进财政改革,财政收入保持稳定增长。2004年,克服农业税率下调、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政策性调资等减收增支因素,进一步深化财税改革,加强税收征管,稳步推进财政集中支付,确保了财政平稳运行。全年完成财政收入142826万元,增长27.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83979万元,增长38.7%,全年财政支出94255万元,比上年增长31.6%。 着力优化信贷结构,金融工作平稳运行。随着全市经济的稳步发展,金融投放步伐加快,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增大。金融机构年末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837494万元,贷款余额665478万元,同口径分别比年初增加227267万元、77755万元。存款中,企事业存款余额29919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4348万元,分别比年初增加42750万元和154884万元。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544462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96367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51598万元、15837万元。全年货币净投放124580万元。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6972万元,其中财产险收入5155万元,寿险收入41817万元。中国人寿保险江都支公司保费总量4亿元,连续八年位居苏中、苏北首位。 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富有成效,项目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市围绕经济发展中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建设。2004年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15个,省级以上认定43项,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23个,申请专利365件。我市高效苗木花卉科技示范园被列为省级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强科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视知识产权工作,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市称号,被省列为“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县(市)”。 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全市普通中学53所,在校学生59124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1949人,小学101所,在校学生60556人,幼儿园78所,在园儿童21648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教育布局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办学条件逐步改善。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进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普及面不断提高。江都中学成为国家级示范高中,育才中学、职教中心分别通过三星级高中、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评估。高考总体水平继续位居扬州市前列。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取得新进展。2004年全市拥有市(县)级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加快扩网落户,新装有线电视用户1.46万户,城区有线电视入户率达80%以上,实现广播有线电视“村村通”,并加快向“组组通”目标迈进。广播电视质量不断提高。成功举办了“与爱同行”大型慈善电视文艺晚会等大型文化活动。《农民电视课堂》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名牌节目。全年累计发行报纸1456.7万份,发行各类杂志92.63万份。档案、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绩,《江都年鉴》2004卷获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 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81个。拥有病床2289张,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356人,拥有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444人,注册护士802人,拥有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158人。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建立了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59.8万人,覆盖面达80.9%。小纪镇成为国家卫生镇。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群体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2004年举办了各类运动会42次,参赛人员23800人次,举办镇运动会16次,参赛人员11000人次。在省市各类竞技体育比赛中,我市选手共获金牌28枚,华伦舞龙队在全国农运会上获金牌2枚。成功地承办中国女子篮球甲A联赛。 环境保护与生态质量 环保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围绕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目标,严格执行环保第一审批权制度,“三同时”项目执行率达100%;全年审批项目1070个,依法关停、取缔项目和企业4个;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为100%;推进污水集中处理,整治、疏浚城市河道,大力实施“碧水工程”,全市境内主要水体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大气、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我市己成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