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两个率先”、“两个提前”的目标,突出经济发展中心,紧扣发展主题,推进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呈现强劲发展态势。 综合 国民经济增长较快,综合实力显著提升。2004年,全市国民经济呈现稳步上升的积极态势。据初步统计,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67.7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7.1亿元,增6.0%;第二产业增加值88.6亿元,增18.8%;第三产业增加值61.98亿元,增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035元,比上年增15.6%。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运行质态进一步优化,综合竞争力不断增强。农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平稳增长,信贷结构逐步调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在第四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我市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第46位。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区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状况,企业规模、品牌优势不够明显,竞争力提高不快,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利用外资领域不宽,规模偏小;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物价上涨压力不容忽视,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粮食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未形成;资源环境的制约日益明显;财政增收压力较大。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随着“一降三补”为重点的扶农政策措施的实施,2004年全市农业生产呈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喜人局面。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3.11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其中农业产值16.27亿元,增21.4%;林业产值1.30亿元,增12.2%;牧业产值9.3亿元,增11.2%;渔业产值5.65亿元,增3.5%。2004年,粮食生产恢复性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1.34万亩,平均单产414公斤,总产实现41.96万吨,比上年增长25.1%,棉花总产0.21万吨,比上年下降12.5%;油料总产5.0万吨,比上年增长7.5%。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化经营继续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培大育强主导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全市初步建成优质稻米、无公害蔬菜、苦瓜、花卉苗木、猕猴桃、生态种养、长江特色水产等各具特色的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积极组织参加农业招商引资活动,广泛推介我市名特优新农产品,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智。成功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江都花卉节,现代花木产业园被评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雅典娜园艺公司成为引进国外智力示范基地。造林绿化“312”工程进展顺利,成片造林1.2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18.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物质装备水平逐步提高,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48.7万千瓦,其中联合收割机保有量2868台,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全年实现农机跨区作业收入1亿元,成为农民增收的新途径。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提速增效,运行质态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375.1亿元,比上年增长3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237.69亿元,销售收入210.6亿元,实现利税12.5亿元,利润总额6.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7.9%、42.9%、41.1%、61.2%,高于全市工业增长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59.9%上升到63.4%。支柱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支撑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产值过亿元企业47家。传统行业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效益保持较快增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我市最具活力和潜力的发展亮点,2004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注册私营企业已达315家,实现产值148.9亿元,比上年增长44.4%,其中年产值5千万元以上的45家。全社会用电量10.57亿千瓦时,增长12.4%,其中工业用电7.28亿千瓦时,增长17.8%。 工业技改投入大幅增加,企业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技改投入40.6亿元,比上年增长88.8%,总量和增幅均创近年来最高水平。160个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相继实施,竣工投产的项目达100个。技术创新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企业改革不断深化。江都船厂等市属工业企业改制重组顺利推进,65家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得到完善,新置换职工身份3300人,全市企业改制率、职工身份置换率分别达99%、83.6%。 建筑业发展迅速,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市建筑业适应市场新形势,以规模培植为重点,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机制创新为动力,不断巩固提升传统市场,大力度、全方位开拓新兴市场,规模市场增势强劲。产业结构调整凸现亮点,施工领域进一步向市政基础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电力水利、装饰装潢拓展。全年建安施工产值首次突破100亿元,达109.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在手施工面积149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12.5%;竣工面积72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15.3%。一批强势企业脱颖而出,施工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己达28家,一级资质以上企业增至10家。江都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荣获建筑总承包特级资质,江苏省建筑业20强企业。进一步强化质量意识,加大工程创优争先活动力度,质量水平、市场信誉不断攀升。江都建设北京公司科技会展中心三期工程获参建鲁班奖,优质工程列进京队伍之首。我市建筑业综合实力位列全省第四位,扬州市榜首。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围绕建设“滨江园林生态中等城市”目标和推进工业第一方略,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完善,积极实施工业技改、城市基础设施、公用实施和环境绿化建设。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亿元,同比增长50.6%,增幅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均创“十五”以来最高水平。沿江开发取得新进展,完成基础设施投入5亿元。加大小城镇建设的力度,新开工小城镇建设重点项目137个,完成投资4.5亿元。。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42.75亿元,增53%,规模以下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增45%。在规模以上项目中,基本建设投资9.79亿元,增长39.6%,更新改造投资1.28亿元,增长16.8%,房地产开发投资9.55亿元,增长34.3%,农村50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14.97亿元,增长76.3%。城镇集体、个体私营完成投资1.65元,增长50.8%,其他类型投资5.51亿元,增长75.7%。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以沿江开发交通工程、农村通达工程、港站枢纽工程和桩桥改造达标工程为重点,进一步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呈加快发展态势。全年货物周转量1.95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07亿人公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45.4万吨。江都港区改造升级为一类开放口岸,经省政府批准正式对外开放,3万吨综合码头完成120万立方吹填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