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仪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02 扬州市仪征市统计局

对外贸易稳步发展。2007年全市进出口总额3542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9.5%,其中进口217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0.1%;出口1363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8.7%。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共完成旅客运输量624.0万人次,其中公路客运量607.8万人次。货物运输量480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407.5万吨。完成旅客周转量19791万人公里,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19742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50508万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7906万吨公里。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37.4万吨。年末民用汽车拥有量14303辆,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7421辆。

邮电通信业持续增长。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3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34万户,新增0.93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5.31万户,新增7.59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3.76万户,新增0.85万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28.60亿元,比上年增长35.9%;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0.96亿元,增长35.1%。财政总支出16.84亿元,增长23.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11.29亿元,增长40.3%。

金融总体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36.04亿元,比年初增加17.0亿元。其中储蓄存款76.37亿元,比年初增加1.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84.90亿元,比年初增加20.21亿元。

保险业实现稳步增长。全年实现保费收入3.56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其中财产险收入0.84亿元,增长9.1%;人寿险收入2.72亿元,增长12.4%。赔付款0.65亿元,增长5.6%。其中财产险赔付0.60亿元,增长5.3%;人寿险赔付0.05亿元,增长13.5%。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进步步伐加快。全年组织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85项,其中省级以上科技主管部门立项36项。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高新技术企业6家、省民营科技企业6家、扬州市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重点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18个,扬州市高新技术产品6个。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0个。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各类专利申请数达641件,专利授权124件。

教育质量继续提高。继续实行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政策,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2%,小学入学率保持100%。年末全市共有高中7所,在校生11990人;初中21所,在校生22782人;小学46所,在校生28550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5979人(含中专);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11474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功组织“绿杨春早”茶文化节、“月月喜相逢”广场文化活动,到社区和农村送戏71场、送电影1300多场。顺利完成市体育中心田径场改造工程,建成标准化乡镇文化中心4个、农家书屋30个。医疗卫生改革稳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卫生服务站46个,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率达90.9%。公共卫生服务继续加强,血吸虫病防治通过省传播控制标准考核验收。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加农村合作医疗人数达35.35万人,覆盖率达97.5%。年末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682张,卫生技术人员1942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810人。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发展,成功举办了以“仪征市第六届全民健身节”为龙头的系列群众体育活动,积极组队参加了省、扬州市多项体育比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广播电视工作有了新的发展,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1800户,其中农村新增用户8700户。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率达99.4%。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开展城区道路交通、城郊结合部环境、市场周边环境等专项整治行动。启动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化工企业专项整治等创模十大工程,依法关停19家小化工企业,淘汰城区38台燃煤小锅炉,仪化电厂一期脱硫工程建成运行,部分化工企业废气治理取得积极进展,青山污水处理厂、新集污水处理厂即将建成投运。全年新增城市绿化覆盖面积13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保持40.1%。新增林地面积1503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9.7%。环境质量得到优化,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87.9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稳定增长。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597068人,比上年末增加37人。其中城镇人口275420人,乡村人口321648人,按常住人口计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45 %。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根据对100户城镇住户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390元,比上年增长17.2%。人均消费性支出8091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40.2%;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人均消费支出比重为16.1%。根据对100户农村居民住户的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219元,比上年增长13.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019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39.9%;人均文教娱乐服务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16.8%。城乡居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31.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钢筋砖木结构住房面积为46.5平方米。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增加3100人、2100人、2595人。新增城镇就业3580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42人,转移农村劳动力9085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社会化发放率达100%。城乡特困群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年末全市各类福利院拥有床位1715张。城乡居民5415户13325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注:本公报使用的数据为快报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