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在“苏中率先崛起”和“富民强市”的奋斗目标,大力实施“项目拉动、双资联动、改革推动、城市化驱动”四大战略,开拓创新,团结拼搏,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运行质量和竞争能力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巩固了“十五计划”以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格局。 综合 全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2002年,全市国民经济呈现稳步上升的积极态势。据统计,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93亿元,按可比价比上年增11.7%,现行价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7亿元,增6.8%;第二产业增加值58.58亿元,增15.4%;第三产业增加值46.65亿元,增9.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480元,比上年增13.1%。经济结构及运行质态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调整及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高效农业稳步发展,多种经营持续增长,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财政收入增长较快,金融机构存贷款明显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物价水平保持稳定。 经济社会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产业结构还不尽合理,企业规模、品牌优势有待培育和发挥,经济外向度偏低,新兴服务业发展缓慢,社会保障、就业、再就业压力较大,农民增收渠道不宽,部分低收入职工和弱势群体生活尚有困难。 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就。2002年以来,我市从积极应对入世的挑战,提高农业竞争力的现实要求入手,适时调整发展战略,农业经济发展活力倍增,农业整体水平有了进一步提升。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0.33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农业产值15.75亿元,增4.9%;林业受苗木生产迅速发展影响,实现产值2.23亿元,增38.4%;牧业实现产值7.46亿元,增4.8%;渔业产值4.89亿元,增2.2%。全年粮食总产量45.42万吨,比上年增5.3%。其中:夏粮面积31.68万亩,比上年减少1.37万亩,下降4.1%;单产242公斤,比上年减少15公斤,下降5.8%;总产7.68万吨,减少0.83万吨,下降9.8%。秋粮面积62.30万亩,比上年减少1.92万亩,下降3.1%;单产558公斤,比上年增19公斤,增长3.5%;总产37.74万吨,比上年增3.1万吨,增长8.9%。棉花总产0.27万吨,比上年减6.9%;油料总产4.28万吨,比上年增0.7%。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粮食种植面积进一步调减为93.98万亩,比上年下降3.5%,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继续扩大,粮经比例调整到4.5:5.5,花木、特水、蔬菜、食草畜禽等主导产业规模进一步有效扩张,区域特色进一步凸现,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木之乡”。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上升到84.2%。近年来,我市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加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力度,已建成1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其中10万亩花卉苗木繁育培植标准化示范区被列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46.24万千瓦,比上年增2.0%,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2698台,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速度加快,企业效益进一步改善。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5.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129.88亿元,增20.4%,完成增加值32.65亿元,销售收入107.27亿元,产销率95.7%,实现利税7.23亿元,利润总额3.1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5.8%,24.9%,1.2个百分点,25.3%,52.6%,利润增幅高于销售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52.8%上升到55.1%。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重点产品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基础原材料、高新技术产业生产、效益保持较快增长,非公有制经济增势强劲,成为我市最具活力和潜力的经济亮点。2002年规模以上工业中民营企业已达280家,实现产值44.94亿元,其中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100多家,3000万元~1亿元22家,亿元以上17家。 坚持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产权结构完善,企业活力和后劲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技改投入14亿元,比上年增长40%,总量和增幅均创五年来最高水平。56个千万元以上重点技改项目相继实施,技术创新已成为我市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建筑业跃上新台阶,综合竞争实力增强。全市建筑业适应建筑市场新形势,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目标、改革为中心,大力开拓经营,各大市场竞相发展,经营层次进一步提升,呈现“规模市场增势迅速,西部市场迅速崛起,中小市场稳步拓展”的局面。产业结构调整凸现亮点。施工领域逐步向市政基础建设、交通基础设施、园林绿化等等工程延伸。全市建筑业从经济总量、运行质态上均有了明显提高,取得了施工产值、施工面积、经济收入、工程创优“四个全面增速”,全年建安企业共完成总产值72.77亿元,比上年增长19.7%;其中施工产值69.75亿元,比上年增15%;经济总收入18.2亿元,比上年增15%;施工面积8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10%,竣工面积45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9%。加大工程创优争先活动力度,创省、市级以上优质工程68项,增长8%,全市建安企业竣工工程一次合格率100%,优良品率45%以上,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扬州第一的位置,进一步提升了我市“建筑之乡”的地位。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良好运行态势。积极扩大投资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国有经济投资7.14亿元,增长48.8%,集体经济投资7.52亿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个人投资6.32亿元,增长5.1%,其他各种经济类型投资2.71亿元,增长44.8%。按投资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5.98亿元,增长66.9%,更新改造投资1.16亿元,下降4.6%,房地产开发投资2.95亿元,增长11.3%,城镇集体投资3.11亿元,增长10.0%,农村投资12.54亿元,增长9.6%。 重点项目建设继续加强。2002年是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城市建设年”,围绕“水乡园林生态中等城市”的建设目标,投入2.4亿元实施了四大重点城建项目。高标准建成2.2公里长的龙川北路,建成龙川二桥,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拉开了北部建城的框架,老城区大规模改造也拉开了序幕。 固定资产投资成果显著。全年基建和更新改造建成投资项目45个,项目建成投产率为73.3%,新增固定资产4.22亿元,新增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率为7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