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江都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交通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生产稳定增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有序开展,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2002年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5014万元。全年货物周转量1.6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4亿人公里,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58万吨。江都港发展成为一类开放港口。 公用通信水平不断提高,邮政新型业务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39632万元,比上年增14.7%。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35.2万门,年末电话用户数达30.19万户,新增3.86万户,其中住宅电话达28.1万部,比上年增14.2%,电话主线普及率达每百人28.2部,住宅电话入户率为每百户75.9部,公用电话0.62万部,来电显示用户13.24万户。宽带网络覆盖市区及主要乡镇,宽带用户3610家,比上年增长近3倍,小灵通业务发展迅猛,已达1.1万户。广电宽带信息网工程开始启动,信息技术推广初见成效,政府公务邮件网全面启动,农业信息网,政务信息网,花卉苗木网等网站运行平稳,电子商务、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会诊都有不同程度发展。实现邮政储蓄24.74亿元,居全省县级市第一位。 旅游业开始起步。2002年接待游客逾1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 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稳中趋活。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市场开拓力度的加大,消费市场稳步回升。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65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按地区分,城区零售额23.6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零售额15.97亿元,增长7.9%。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5.66亿元,增长10.5%;餐饮业2.68亿元,增长17.0%;其他行业11.31亿元,增长9.1%。市场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共投入5000万元,新建各类市场7个,扩建市场9个,其中投资千万元的苏中家俱批发中心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家具城。 全年价格总水平略有下降,年末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98.8%。 对外经济 进出口贸易呈恢复性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额(海关数)8658万美元,比上年增14.4%,其中自营出口5269万美元,比上年增3.8%。 多形式开展招商引资,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02全市广泛开展各类招商引资活动,新签外资项目29项,总投资5095万美元,注册资本4093万美元,协议利用外资320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008万美元,比上年增172.5%。 对外劳务输出发展平稳。全年新签外经项目合同金额1283万美元,实现营业额1360万美元,期末在外人数1005人。 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税工作成绩显著,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2年财政改革任务繁重,收支矛盾突出。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确保党政机关正常运转,公教人员工资正常发放和社会稳定的目标,将农村税费改革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积极推进强化收支管理的财政改革,财税工作成效明显。全年完成财政收入91080万元,增长2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逐年上升,其中地方财政收入46600万元,增长21.0%,全年财政支出59365万元,比上年增长23.4%。 金融工作平稳运行。随着全市经济尤其是工业经济的高开高走,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也呈现出稳步发展势头。金融机构年末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330631万元,贷款余额548407万元,分别比年初增加159670万元、38413万元。存款中,企业存款余额227391万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036613万元,分别比年初增加25122万元和128714万元。贷款中,短期贷款余额460281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7439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加29973万元、14480万元。全年货币净投放129277万元。 保险事业迅猛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5287万元,比上年增65.1%,其中财产险收入4298万元,寿险收入30989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1%、82.6%,中国人寿江都支公司保费总量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第十一位,全省县级市中名列第五,仍位居苏北、苏中首位。 教育和科学技术 科技工作富有成效,科学研究取得新成绩。围绕项目建设,2002年科技立项34个,其中,“星火”计划2项,“火炬”计划7项,农业科技成果示范推广计划1项,科技部创新基金项目2项,高新技术产品项目21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个,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我市高效苗木花卉科技示范园,被列为省级重点农业科技示范园。加强科普工作,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被省列为“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市县)” 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各类教育全面发展。全市普通中学57所,在校学生57020人,职业中学4所,在校学生2482人,小学146所,在校学生68825人,幼儿园79所,在园儿童20206人,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99.98%。素质教育稳步推进。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地方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幼儿教育、特殊教育取得新进展,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作加快推进,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普及面不断提高,江都中学建成国家级示范高中。 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取得新成效。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2002年全市拥有市(县)级艺术团体1个,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各1个,电视台1座,电视差转台1座,有线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加快扩网落户,实现广播有线电视“村村通”,并加快向“组组通”目标迈进。广播电视质量不断提高,《江都新闻》栏目在省年检中荣获先进五连冠,成为免检节目,与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联手制作《让世界了解你—江都》大型空中对话节目,成功举办全国主旋律歌曲颁奖晚会,《农民电视课堂》成为深受农民欢迎的名牌节目。全年累计发行报纸244915万份,发行各类杂志148.14万份,《江都日报》日发行量达2.5万份。 卫生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5个。拥有病床2548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520人,拥有执业医师及助理医师1407人,注册护士764人,拥有卫生防疫和防治人员116人。被评为省“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先进市”和“农村自来水普及市”。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红红火火。全市共举办各类市级运动会32次,参赛人员13500人次,举办镇运动会6次,参赛人员2400人次,在校中小学生体育优秀率为16.5%,达标率为96.4%。在省市各类比赛中,我市选手共获金牌24枚,银牌19枚,铜牌16枚。2002年市体育馆建成,并成功承办中国江都国际龙狮邀请赛。 环境保护 环保意识增强,环保工作稳步推进。2002年对13家重点工业污染源实施了限期治理,共投入500多万元,完成了10个重点工业污染源的治理任务。烟尘控制区、噪声达标区覆盖率均为100%;全市境内主要水体水质均达到功能区要求,大气、声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标准。大力实施环境综合整治,被评为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