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仪征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2 扬州市仪征市统计局

2006年是“十一五”发展的开局之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三年倍增、四年小康、五年再上新台阶”的宏伟目标,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三大建设,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较好地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一、综合

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3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61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86.09亿元,增长16.7%;第三产业增加值35.40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按年末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22388元,按当年汇率折算达2808美元。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6:66.2:27.2。仪征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6年,仪征地方实现生产总值95.0亿元,比上年增长15.8%。仪征地方经济占全市的比重达73.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

所有制结构继续调整,非公有制经济所占份额进一步扩大。据统计,年末全市工商部门登记的私营企业达3003户,新增1022户,总注册资本达56.81亿元,增长43.9%;工商部门登记的个体户12376户,新增2448户。个体私营经济全年实现增加值54.3亿元,占仪征地方经济的比重达57.2%,比上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涨幅比上年回落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9%;衣着类价格上涨1.3%;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1%;娱乐服务价格上涨0.4%;居住类价格上涨2.6%。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继续完善国有企业二轮改制的扫尾工作,深化生产经营型事业单位的改制工作。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农村义务教育改革、市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展开,政府职能转变步伐加快,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得到加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主导产业集聚能力不强,规模工业企业总量偏小,重大项目突破不快;农业农村经济相对薄弱,新农村建设任务艰巨;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城乡居民生活较为困难,富民步伐有待加快;社会事业发展相对不快,社会生活中还有不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生态建设、环境整治的任务依然繁重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含农林牧渔业服务业)16.69亿元,现价增长10.1%。粮食播种面积75.9万亩,比上年增长1.1%;粮食总产量27.69万吨,比上年增长10.1%;油料总产1.09万吨,比上年下降12.7%;蔬菜产量18.44万吨,比上年增长2.9%;肉类总产量3.34万吨,比上年下降8.2%;水产品产量6005吨,比上年下降1.7%。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继续加快。农村工业、建筑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产值占农村社会总产值比重保持在90%以上。全年成片造林、新拓茶果3万亩。25家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450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7.3%和21.6%。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25.6万千瓦,比上年下降4.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五件实事工程,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122.6公里,清淤疏浚农村河道121.3公里,完成农村改厕8445户,新建农村沼气池1208只。14个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步伐加快,20个全面小康先行村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385.01亿元,仪征地方实现工业总产值224.0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0%和41.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12.20亿元,增长23.2%;仪征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151.23亿元,增长45.6%。仪征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中,私营工业实现产值58.24亿元,增长25.3%;农村工业实现产值59.66亿元,增长36.0%。地方工业企业效益稳步增长,全年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4.08亿元,增长48.0%;利税5.28亿元,增长32.5%。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06611万千瓦时,增长26.9%;其中工业用电量80176万千瓦时,增长28.4%。

工业产品结构不断调整优化。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纺织、船舶制造、照明器具和高新技术等主导产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进一步扩大。在列入统计的28种主要产品中,保持增长的有22种,下降的有6种。其中,化学纤维增长12.4%,合成纤维聚合物增长6.2%,非织造布增长22.8%,交流电动机增长11.7%。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实现建筑业施工产值80.7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建筑业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57万平方米,增长23.6%;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06万平方米,增长2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5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规模以上项目投资74.02亿元,增长17.4%;规模以下项目投资4.57亿元,增长99.1%。规模以上项目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1.19亿元,增长24.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24.96亿元,增长17.8%;房地产开发投资7.87亿元,下降9.3%。全社会固定资产完成额,第一产业投资0.70亿元,增长152.2%;第二产业投资53.47亿元,增长20.5%;第三产业投资24.42亿元,增长18.1%。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大连化工丙烯醇、天保新能源、上汽荣威、国裕船舶制造一期工程等项目已竣工投产,上汽W261工程及SUV车、万事通通讯终端产品、伟成鹏电子、圣淘沙船务等在建项目继续推进。沿江区域产业承载能力增强,沿江高等级公路仪征段全线通车,真州污水处理厂、联众热电、瑞祥热电全面投入营运。园区基础设施稳步推进,开发区建成5平方公里启动区,科创园1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主体框架全部完成,行政及研发中心交付使用。汽车工业园东西大道全面启动,通信电缆改造、宁通公路北辅道新城段绿化等一批配套设施工程陆续建成。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日趋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4.64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8.80亿元,增长18.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5.84亿元,增长13.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5.86亿元,增长16.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14亿元,增长17.1%。分经济类型看,私营个体经济实现零售额34.58亿元,增长18.4%,私营个体占全市消费品零售额77.5%。

六、开放型经济

利用外资增势较强。全年新批外资项目62个,协议注册外资34771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4.0%。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26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2.1%。剔除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全年仪征地方协议注册外资3038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14.3%。注册外资实际到帐1003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