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仪征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生产平稳发展。全市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货物周转量16490万吨公里,增长8.1%,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12884万吨公里,下降1.6%;水路货物周转量3606万吨公里,增长66.8%。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旅客周转量14392万人公里,下降7.8%。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14322万人公里,下降7.8%;水路旅客周转量70万人公里,下降13.6%。 邮政、电信业务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公用通信能力进一步提高,全年净增固定电话用户2.67万户,达到18.83万户;新增移动电话2.54万户,达到10.06万户;全市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42部。无线市话、宽带上网等电信业务快速扩张。计算机互联网用户达到38435户。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56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幅提高3.6个百分点。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17.41亿元,增长14.5%;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1.15亿元,增长9.9%。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19亿元,增长12.7%;餐饮业零售额4.74亿元,增长12.5%;其他行业零售额0.63亿元,增长14.5%。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先后在上海、北京等地成功举办招商推介会,组织了20多批次招商小分队赴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招商,成功举办了中国仪征沿江开发推介暨项目签约活动。全年新批外资项目34个,合同利用外资906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8%;实际利用外资804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5倍。全年出口总额5508万美元,增长34.0%。招引民资工作得到加强,共引进民资项目405个,实际利用民资21.42亿元。 园区建设强力推进。编制了《仪征市沿江开发规划纲要》。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从12平方公里扩大到2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2亿元,新增建成区6平方公里。新批进区项目40个,大连化工(江苏)有限公司、扬农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等在建项目即将投产。汽车工业园全面建设。完成了启动区、上汽仪征公司和上海汇众公司新增用地的征地拆迁工作。扬州(仪征)化学工业园顺利启动,正着手进行园区建设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工作。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11.2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6.06亿元,增长35%;财政支出6.54亿元,比上年增长29.5%。财政收入在高位平台上实现了高增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资金重点投向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公益性项目,财政保建设、保稳定的能力逐步增强。 金融业务稳步发展。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4.42亿元,比年初增加15.20亿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52.35亿元,比年初增加8.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9.30亿元,比年初增加7.13亿元;其中个人消费贷款4.32亿元,比年初增加1.69亿元。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保费收入3.44亿元,比上年增长76.4%。其中,财产险收入0.5亿元,与上年持平;寿险收入2.94亿元,增长102.8%。赔付总额0.2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财产险赔付0.26亿元,增长23.8%,寿险赔付0.03亿元,下降40%。 七、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全年实施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化重点项目13项,其中,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1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4个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争取科技贷款指标3928万元。有9项科技成果通过扬州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初评。全年组织实施了以农产品安全生产与检测、无公害和绿色食品为重要内容的农业科技项目20项。建成江苏仪征激光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面实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狠抓教育教学管理,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发展。全市有普通中学33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70所,幼儿园44所。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8092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3639人,小学在校学生43884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0291人。小学入学率100%,初中入学率99.4%,高中入学率82.9%。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91人,本科上线率14.7%。组织实施了江苏省“5112”教育富民工程,广泛开展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教育培训、农村致富骨干培训、城镇下岗转岗职工培训等,全年推广农业科技致富示范项目74项,其中省级立项项目6项,市级立项项目13项。 八、文化和体育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积极开展送文化下乡下军营活动,成功举办了“腾飞的仪征”大型歌舞晚会,组织了现代歌舞汇演、青年歌手大赛、广场文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先后有50多件文艺作品(节目)在全国、省、市参演、参展。抢救性发掘古墓葬37座,出土文物220件(套)。对天宁塔进行了维修。发展城乡有线电视用户4420户。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成功承办了扬州市中小学生田径比赛、扬州市中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扬州市公安刑侦系统乒乓球比赛。参加省、扬州市各类体育比赛共获得金牌23枚、银牌24枚、铜牌22枚。全市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在96%以上。 九、卫生和环境保护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23个,拥有病床1376张,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775人,其中执业医师541人。积极推进卫生监督体制和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改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建成市卫生防疫检验楼,开工建设人民医院科技综合楼,添置医疗设备781台套。在新城、新集、朴席、大仪、刘集5个乡镇25万人中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年传染病发病率123.6/10万。计划免疫“四苗”覆盖率保持在95%以上。无偿献血工作进一步加强,无偿献血占临床用血量100%。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积极开展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城乡环境质量状况继续保持稳定。全年共验收“三同时”项目45个,否决国家明令禁止项目2个。限期治理超标排污单位30家,完成20个污染源治理任务。市区新扩建8.9平方公里烟尘控制区和6.1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实现“两区”对城区完全覆盖。全市90家餐饮单位推广安装了油烟净化装置。3家企业通过了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5%。人均公共绿地7.6平方米。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93550人,比上年末增加17人。全年人口出生率6.49‰,死亡率4.55‰,人口自然增长率1.94‰。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绩,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系列活动,计划生育率达9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