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维扬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九、科技、教育 全区大力开展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重点的企业科技创新和全民科普教育活动。企业全年开发新产品110项,增长45%,新品销售率35%;全年组织申报省级以上科技项目58项,截止年底,已获批31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2个、国家重点新产品12项,国家、省火炬计划各2项、省高技术研究计划1项、省高新技术企业8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3项,获得市级以上科技项目经费360万元。力创机床的“汽车机叶片数控砂带磨床关键技术研究”获批省高技术研究计划,实现零的突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25.5亿元,同比增长40%,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到23%。 大力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减免和各项帮扶政策。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梅岭小学西校区即将落成。全区中小学入学率均实现100%,巩固率均达到99.6%以上;年末全区共有普通中学5所,在校生2969人;小学10所,在校生9888人;普通中学教职工433人,其中专职教师290人;小学教职工649人,其中专职教师613人;幼儿园教职工职474人,其中专职教师293人。 十、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2007年全区文化体育事业推进有力,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成功举办“欢乐中国行·魅力扬州”大型文艺晚会,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区首届体育运动会获得圆满成功。 不断加强疾病预防与控制,全面推进社区卫生、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新型农村大病统筹筹资标准达到100元/人,应保户数和人数参保率达到99%以上。村(居)覆盖率达100%;农村人口覆盖率达99.%;新增无害化卫生厕所1023座。2007年末,全区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46张,卫生技术人员151人,其中执业医师57人、执业助理医师22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计划生育率达100%。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制定了《扬州市维扬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一五”规划》和《扬州市维扬区2007年农村环境整治计划》,全面推进全区农村环境综治工作。全区全年共整治燃煤设施27台(套),共有9家企业通过ISO14000论证。平山乡、城北乡完成了《环境优美乡建设规划》的编制,通过了专家评审;西湖镇创建省级环境优美镇;西湖镇的司徒村、经圩村已通过市级生态示范村验收;西湖镇金槐村开展了国家级生态示范村创建工作。2007年,全区工业废水处理量63.1万吨,工业废水处理排放达标量61.2万吨,工业废气排放量32642万标米,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178.38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100%。 十二、人口和人民生活 2007年末,全区总户数 6.9万户,总人口 19.8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9100元,增长13.3%,总量继续保持全市前列, 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540 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902元,增长16.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工薪收入9978元,增长10.4%,人均经营性净收入1577元,增长27.5%,人均财产性收入81元,增长141.9%,人均转移性收入4437元,增长26.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730元,增长10.5%。其中人均食品支出3684元,增长7.9%,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1488元,增长1.4%。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明显改善,城乡居民人均居住建筑面积分别为30.4平方米和51平方米。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年采集就业岗位11500个,推荐就业8000人,安置城镇失业人员4010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2100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805人,开展城镇下岗、失业、再就业培训2800人;养老保险扩面2500多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520万元,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实现100%,全区共有5700多人进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切实关注弱势群体,为城市低保对象1024户2389人发放低保近350万元,为农村低保对象320户742人发放低保40多万元,积极推进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灾害救助和慈善救助工作,妥善安置城镇“三无”老人和农村“五保”老人,供养率实现100%,其中集中供养率为36.6%。 注:1、本公报数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