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宜良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宜良县统计局 2003年,是执行“十五计划”的第三年,也是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稳步发展的一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省、市委,省、市人民政府的指示精神及县“第十次党代会”、“第十四届一次人代会”工作布署,依托省会中心城市,紧紧抓住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扩展新昆明城市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结合宜良实际,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突出财政增长和人民增收,大力实施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对内对外开放和城镇化战略,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及年度经济及社会发展计划,进一步解放思想,团结拼搏,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战胜了“非典”和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取得了经济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的显著成果。据初步统计,全年宜良县生产总值(GDP)为36.78亿元,比上年增长8.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76亿元,增长4.0 %,占比重32 %,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12.5 %,占比重28 %,拉动经济增长2.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14.71亿元,增长10.0 %,占比重 40%,拉动经济增长3.4个百分点。从总体上看,整个县域经济正朝着健康、快速的方向发展,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着一些明显的困难和问题,主要反映在:地方财政收入不高,财政收支矛盾及吃饭与建设的矛盾突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改革的任务仍较繁重;工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经济增长缓慢,农民增收难度较大,部份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县域经济整体综合实力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提高。 一、农业 农业生产结合本县实际,注重发挥宜良资源优势,比较优势和区位优势,坚持“扬龙头、优粮食、提烤烟、兴牧业、扩蔬菜、培花卉、增水产、增林果”的产业化经营方针,进一步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做大做强特色农业,使农业产业化进程有所加快,农林牧渔及农业服务业稳步发展,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进一步增强。全县农业总产值达177324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种植业完成72423万元,林业9729万元,牧业72577万元,渔业7043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15552万元。 主要农林牧渔业产品产量如下: 2003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播种面积 32464公顷 -2.0 粮食总产量 170095吨 -2.4 大春粮食产量 132661吨 -1.7 其中:稻谷产量 81964吨 -0.4 包谷产量 44644吨 -5.7 小春粮食产量 37434吨 -4.7 其中:小麦产量 15673吨 -3.5 蚕豆产量 15211吨 -5.4 油料产量 1192吨 26.9 烤烟面积 6785公顷 -10.8 烤烟产量 12282吨 -3.0 蔬菜面积 5281公顷 6.2 蔬菜产量 186628吨 7.7 花卉面积 407公顷 105.6 水果产量 3880吨 1.0 造林面积 806公顷 -13.6 生猪存栏 243438头 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