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1 益阳市统计局

2009年是益阳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益阳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及时出台了保增长、保民生、促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市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接近600亿元,达到591.6亿元,增长1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2.89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23.30亿元,增长21.1%;第三产业增加值225.43亿元,增长9.5%。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14071元,增长12.4%。经济结构继续改善,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5.4:36.2:38.4改变为24.2:37.7:38.1,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

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取得新进展。工业保持较快增长,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长21.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2.9%,推动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3.8%,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农产品加工产值160亿元,实现增加值30亿元。全市有国家级龙头企业3个,省级龙头企业24个,享受省级龙头企业待遇的2个,市级龙头企业193个,享受市级龙头企业待遇的11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788个。2009年城市化率为41.5%,比上年提高1.7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稳定。2009年益阳市物价平稳,无大涨大跌现象,全年消费价格指数为99.7,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非食品价格下降1.2%。八大类消费品呈“三升五降”态势,其中食品价格上涨2%,居住类价格上涨0.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0.2%;烟酒及用品类价格下降0.1%,衣着类下降4.5%,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1%。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通过推广高新技术,鼓励企业开展清洁生产以及发展循环经济,加强项目环保审批,继续对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实施限期关停等措施,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成了节能降耗年度目标。全市每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1.95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4.4%。

安全生产形势进一步稳定。全年发生生产事故447起,与上年持平;死亡人数125人,下降4.6%;受伤366人,下降13.7%;直接经济损失1486.6万元,比上年上升65.2%。亿元生产总值事故数0.756次,比上年减少0.078次;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0.211人,比上年减少0.035人。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事故死亡人数1.91人,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人数2.459人,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人数8.33人。

财政收支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0.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年财政支出94.94亿元,增长25.8%。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为5.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0.32%,比上年提高3.5个百分点。

为民办实事全面完成。益阳市承担的34个省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任务。其中改造县乡公路112公里,占任务的112%;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路1277公里,占任务的150.2%;新增城镇就业人员3.39万人,占任务的121%;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就业援助达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9090户,占任务的101%;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84.44万人,占任务的104%;建设乡镇卫生院22所的任务,已完成24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住院补偿率达省40%的标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门诊统筹试点县市4个,超过省定目标2个;改扩建乡镇敬老院10所已全面竣工;城市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达113元;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差达45元;全市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户数达3.17万户,占任务的144.1%;设市城市污水处理率71.4%;设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达100%;残疾人职业技能及实用技术培训人数1349人,占任务的123%;商品材采伐指标入村到户率达100%;10个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圆满完成;新建农村沼气池17519口,占任务的219%;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全部建成;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数达26万人,占任务的102%;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5座已全部完成;完成了1256人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金发放对象的确认工作,奖扶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已对再生育夫妇免费检测647例,自愿申报和免费检测率达到了100%;新增通电话自然村70个,占任务的100%;新建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示范点50个,占任务的100%;新增行政村通宽带170个,占任务的100%;已建成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点1664个,占任务的106%;已改造120个行政村配电网;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28所全部完成;城市治安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已安装监控摄像机150个,占任务的100%;免费送戏下乡194场,占任务的102%;已解决洞庭湖无房专业捕捞渔民安居658户,占任务的100%;231家农家书屋工程已竣工,占任务的100%。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产业结构不优;工业化水平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财政收支矛盾加剧,支出压力大;创业氛围不浓厚,民间投资不活跃;小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严重滞后;统筹城乡发展难度较大,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  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216.53 亿元,比上年增长6.3%。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05.69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0.8%,其中稻谷362.34千公顷,增长8.5%。油料116.93千公顷,增长19.9%;棉花29.8千公顷,下降4.1%。蔬菜71.42千公顷,增长17.8%。粮食总产量238.67万吨,增长9.7%,其中稻谷224.67万吨,增长8.2%。全年出栏肉猪457.31万头,增长5%;出笼家禽2377.5万羽,增长7.9%;水产品产量25.55万吨,增长5.3%。

农业结构变化明显。全市粮食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20.6%,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油料占总产值的比重为3.3%,上升0.4个百分点;棉花所占比重为3.6%,提高0.5个百分点;蔬菜所占比重为13.0%,提高2.4个百分点。生猪产值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为25.0%,下降5.5个百分点;家禽所占比重为8%,上升0.5个百分点。

现代林业示范市建设稳步发展。全市纯林产值达10.02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为4.6%。涉林产业总产值79.0亿元,比上年增长15.7%。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全年水利投入资金3.97亿元。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37千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350.28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