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为546.14亿元,比上年增长35%(见图2),投资额居全省第5位。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62.76亿元,比上年下降3.7%。 图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与增幅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全年第一产业完成投资8.22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6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263.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48.2%;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68.21亿元,比上年增长62.8%(见图3),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03.07亿元,增长24.9%。 图3:三次产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 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全年完成重点项目投资212.7亿元,占投资总量的38.9%。省“861”计划完成投资156.2亿元。科达机电、达利食品等52个项目建成投产;华菱3万辆重卡等90个项目开工建设;天成纺织搬迁扩建等一批项目加快推进。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2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8.7%(见图4)。分地区看,城乡市场全面协调发展,全年城市和农村市场分别实现零售额96.45亿元和29.3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8.3%和20.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0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8.28亿元,比上年增长20.6%。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7.04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实现零售额3.46亿元,比上年增长3.0%。 图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增幅 消费需求保持旺盛势头。居民消费结构发生可喜变化,全年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12739元,比上年增长11.8%。其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娱乐文教服务和衣着消费支出快速增长。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增长26.9%,医疗保健消费增长26.2%,娱乐文教服务类消费增长15.7%,衣着消费支出增长15.3%。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5962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人均食品支出2184元;人均衣着支出和人均居住支出分别增长12.2%和10.6%;人均家庭设备支出和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92.6%和76%。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额下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全市外贸进出口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7.3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8.5%;出口总额4.5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58.9%。中小企业进出口保持增长,全年中小企业实现进出口总额5.4亿美元,增长7.6%。 利用内外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突破。全年实际利用外资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5.7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7.4%;实际利用内资2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业稳定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业完成增加值21.6亿元,比上年增长0.3%。铁路旅客发送量117万人,铁路货运发送量488.9万吨。大力完善港口设施建设。小黄洲锚地一期工程两艘趸船建成下水,进一步强化港口水运功能。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4191.1万吨,比上年增长10.8%。交通东向联动工作稳步展开,与南京交通部门通力合作,完成两市边界205国道收费站的合并工作,开通两市公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促进两市经济、贸易、人员、文化的交流。提升公路管理养护水平,完成东环路部分路段、314局部路段的维修养护和新黄路安保工程,对丹阳东桥实施加固,提升了公路桥梁的通行能力和安全性,公路养护工作已跻身全省前列。 邮电通信能力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8.15亿元,比上年增长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为37.42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5.46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为90.17万户,比上年增加15.97万户。年末宽带用户为11.11万户。 旅游环境和服务水平继续提升。积极开展旅游主题活动,发挥旅游产业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全年旅游业总收入28.8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091.2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4%。全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29124人次,比上年增长17.7%。年末星级饭店为23家。其中,四星级5家,三星级8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全市实现财政收入达12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1.0%(见图5),财政收入占GDP的比例为18.4%,比上年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中央财政收入58.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63.73亿元。三个区财政收入增幅均超过30%。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全市累计财政支出80.07亿元,比上年增长42.5%。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8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扎实推进民生工程,全年实施50项民生工程,资金总投入达9.9亿元,比上年增长30.3%,惠及全市城乡居民。 图5:财政收入总量与增幅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我市金融业准确把握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积极落实市委市政府“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要求和部署,不断加大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05.88亿元,比年初增加155.0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453.1亿元,比年初增加125亿元。全年货币投放663.5亿元,比上年增加49.16亿元;货币回笼582.34亿元,比上年增加1.52亿元。 保险业务持续发展。年末全市各类保险机构17家。全年保费总收入14.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71亿元,比上年增长20.1%。人身险保费收入10.32亿元,比上年增长8.3%。 九、城市建设 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和建设成本相对较低的有利时机,全面开工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到75.5平方公里,城市化率提高到65.7%。强力推进城市重点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功能。积极推进湖南路等三条路“白加黑”改造工程。深入开展水环境整治工程,完成了王百滩、永丰河、碧溪河等清淤工程和雨山河长沟水系整治工程。 生态建设全力推进。以全国园林城市复查为契机,进一步巩固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成果。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08公顷,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26平方米,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2.57%。完成国家园林城市复查工作。着力推进污水处理厂及其外部管网配套工程建设,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开发区南区污水处理厂和东部污水处理厂外部管网配套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