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9%。专利申请量685件,比上年增长38.9%。中冶华天“一种合金化微调方法”发明专利在美国取得专利权,填补了我市海外专利申请的空白。全市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196项,技术合同交易额1.23亿元。我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批准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被省科技厅推荐申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当涂县、金家庄区和花山区被推荐申报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10项科技成果入围2009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其中被推荐为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 高新技术产业层次不断提升。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为360亿元。共承担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4个,其中,华菱公司成功申报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成为我市首个获得省国际合作立项支持的企业。惊天液压、海狮织造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火炬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83家,高新技术产品155个,民营科技企业已发展至228家,其中,当年新认定26家。技工贸总收入达48亿元。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年财政用于教育的支出为8.97亿元,比上年增长33.5%。全市共有各类学校398所,其中,高等院校6所、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392所。在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中,幼儿园155所,小学158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普通中学57所。全市省一类幼儿园6所,省示范高中6所,省特色初中1所,省特色小学2所,国家重点职业学校4所。全市中小学及其他各类学校共有在校学生24.45万人、教职工1.68万人。全市高中阶段在校学生5.12万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为86.8%。 十一、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全力实施“文化设施建设、文化保护、文化精品、文化展示、文化人才培养和文化产业”六大工程。成功举办“2009马鞍山中国李白诗歌节”。新建市博物馆和图书馆正式开馆运营。年末拥有公共图书馆5个,藏书56万册。专业艺术表演团体3个,文化馆5个。年末广播人口覆盖率、电视人口覆盖率均为100%。年末综合档案馆5个,档案资料31.89万卷、4.15万件,总建筑面积10890平方米。 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制定《马鞍山市医疗质量控制与管理实施方案》,完善医疗质量管理长效机制。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制和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不断健全疫情信息反应机制、预警预测机制。全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时报告率100%,网络直报率100%。科学有序地开展防治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推进卫生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市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覆盖全市64.19万农民,乡村覆盖率100%,参合农民实现“持卡就医”;全市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9.57%,其中,当涂县农民参合率达99.63%,市辖区农民参合率达99.3%。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332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6个;共有病床4068张,卫生技术人员7182人。全市以乡镇为单位四苗和五苗接种率达97.85%,乙肝疫苗首针接种率达98%。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围绕喜庆新中国60华诞等节假日开展大型全民健身系列活动。成功举办马鞍山市第35届“安利杯”迎新年万人环湖长跑活动和第四届社区运动会。组织全省全民健身日暨第二届彩民运动会和全国全民健身日系列活动。不断丰富校园体育活动,举办“扬奥运精神,展校园风采”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篮球赛、中小学乒乓球赛、“天翼”杯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乒乓球比赛。组队参加省常规比赛取得好成绩,获得53金48银64铜的良好成绩。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共夺得3项冠军、4项亚军、1个第4、1个第5、1个第6。其中,李臻获得男子双人皮艇500米和1000米2项冠军以及四人皮艇1000米亚军,何艳获得武术散打女子小团体冠军。 十二、资源、环境与安全生产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36种矿种。其中,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25种,水汽矿产1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24种。其中,金属矿产5种,非金属矿产18种。 环境保护成效明显。加强污染减排工作力度,将总量控制指标和污染减排任务分解到相关企业,纳入年度环保工作目标考核。全年列入省政府减排计划的项目13个,有10个已经形成减排能力。不断加大环境综合整治力度,慈湖河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全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5.9%,城市饮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4%。全市万元GDP能耗为2.21吨标煤,比上年下降5.5%。 安全生产管理得到强化。亿元GDP安全事故死亡率0.189,比上年下降0.02个百分点。 十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为128.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4.52万人,非农业人口64.09万人。据抽样调查,人口出生率为10.2‰,死亡率为5‰,自然增长率为5.2‰。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持续提高。据抽样调查,全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90元,比上年增长11.2%(见图6),居全省首位;人均消费性支出12739元,比上年增长11.8%。 图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增幅 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居全省首位,达7947元,比上年增长9.8%(见图7)。 图7:农民人均纯收入与增幅 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增加。据抽样调查,年末平均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家用空调156台,冰箱102台,移动电话168部,家用电脑60台,热水淋浴器99台。 居民储蓄不断增加。年末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305.83亿元,比年初增加46.24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余额206.16亿元,比年初增加21.72亿元;活期储蓄存款余额99.67亿元,比年初增加24.52亿元。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全年累计新增就业3.96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83万人,“4050”人员等困难群体再就业504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2%。完成就业再就业技能培训2.24万人,创业培训1200人。建立城乡居民生育保险制度,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巩固完善新农保、城乡一体化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全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9.2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66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3.48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57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43.54万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8.55万人。建立了被征地农民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基础养老金从每人每月120元提高到180元,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5.7万人。完善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未参保集体企业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等制度,促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