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绍兴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绍兴调查队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自身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促进经济发展的一揽子计划和省委“标本兼治、保稳促调”总方针,认真落实“保增长、抓转型、重民生、促稳定”的各项举措,着力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牢牢把握了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较快扭转了经济增速的下滑势头,呈现出经济企稳回升、产业结构趋优、经济效益转好、人民生活提高、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375.4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9.3%,经济总量居长江三角洲地区第9位,全省第4位。全市人均生产总值54309元(按户籍人口计算),按现行汇率计算,人均生产总值已接近8000美元,达到7950美元。6个县(市、区)有3个已达到“人均GDP>7000美元”,5个达到“人均GDP>6000美元”,其中绍兴县13393美元、市区9191美元。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4.45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1379.50亿元,增长7.1%;第三产业增加值871.51亿元,增长14.2%。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5.2∶59.8∶35.0演变为5.2∶58.1∶36.7,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稳步增加。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298.5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0.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7%和11.7%,完成年度预算的100.5%和101.9%。财政收入结构继续优化,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53.7%,同比增加1.4个百分点。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均保持较快增长,分别增长13.9%和10.6%。增值税增长7.4%,企业所得税下降6.6%。 价格水平略有回落。市区居民当月消费价格从2月起,连续9个月负增长,全年累计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8%。八大类商品消费价格三涨五跌,其中食品类价格涨1.7%,烟酒及用品类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涨2.1%。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居住类价格分别下降0.9%、0.2%、3.6%、1.8%和6.1%。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3.4%,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5.3%。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2800人,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35%,其中市区20087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61%。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34000人,完成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50%,其中市区10939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71%。全市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7678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42%,其中市区2182人,完成目标任务的150%。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0%。 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工业整体素质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竞争力不强;服务业发展滞后,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比重偏低;素质性、结构性矛盾突出,经济内生性动力不足;中心城市偏小,集聚力和辐射能力欠强;产业发展空间不足,开发区建设整体档次较低;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矛盾突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社会就业压力较大,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等。 二、农业 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0.06亿元,增长3.6%,其中农业总产值118.12亿元,增长3.2%;林业16.68亿元,增长2.4%;牧业35.61亿元,增长5.4%;渔业18.33亿元,增长3.8%;农、林、牧、渔服务业1.32亿元,增长5.2%。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326.9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7%,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3.84千公顷,增长3.7%。全年粮食总产量118.37万吨,增长4.0%。蔬菜、生猪、茶叶、淡水产品、花卉苗木等五大特色主导产业总产值106.23亿元,占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55.9%。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全市拥有各级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208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1家,其中超亿元企业55家,新增2家。农业品牌得到新发展,至年末,全市农产品共有中国名牌产品12只,中国驰名商标27只,浙江名牌产品39只,浙江著名商标60只,绍兴名牌产品91只,绍兴著名商标133只。主导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全市已建立各类特色农业基地269万亩,新增10.3万亩,全市新增“万字号”特色基地2个,累计达到96个。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15.46万亩,累计达到79.27万亩,占全市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2.0%。新发展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351家,总数1243家。农业安全生产得到加强,全市共建立各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86个,示范推广面积87.56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352只、认证A级绿色食品53只、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00个,发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114万亩,其中新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9个,新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94个,新认证绿色食品9只。 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全年全市财政对农林水事务投入16.12亿元,增长26.28%,用于“三农”的预算内资金66.15亿元,增长19.52%。积极实施“百村小康示范、千村改造整治”工程、“欠发达乡村和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财政共投入村庄整治资金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7.24%,完成村庄整治行政村423个。建设完成了247个电气化行政村。开展农村垃圾集中处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94%。农民饮用水工程解决农村安全饮水人口新增23.48万人。全面推进以农村放心店和超市连锁配送为核心的农村现代流通“三网一制度”建设。“农民信箱万村联网”工程完成2093个村级网站建设。积极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创新和中心强权扩镇工作,实施农村住房改造263.3万平方米。全市28个省、市中心镇重点项目开工建设222只。加快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全年财政专项扶持资金达到2000万元,83.9%的乡镇建立土地流转服务站。城乡居民收入之比2.235,同比下降0.016,差距进一步缩小。 林业、水利建设进展明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387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4000公顷,累计封山育林面积2848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54.03%。全市营造沿海防护林、农田林网和绿色通道264.8公里。绍兴县在海涂建设长11.8公里、宽25米的大型防护林;上虞市在海涂建设长69公里、宽12米的沿海防护林。全市新增省级林业龙头企业10家,市级以上专业合作社25家,省级林业观光园8家。全年水利资金总投入21.50亿元,同比增长19.2%。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4.33千公顷,加高加固提防36.52公里,达标堤防长度459.52公里。已建成水库553座,总库容12.97亿立方米。曹娥江大闸工程如期完工,引水工程顺利推进,全长14.6公里的输水隧洞已完成开挖14.3公里。上虞市世纪丘治江围涂一期北丘1.46万亩成功合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