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邮电通信业平稳增长。2009年,全市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0.3亿元,比上年增长8.0%。其中邮政业务总量3.7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6.6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2.0%和7.2%。邮电业务收入 24.1亿元,比上年增长 8.1 %。其中邮政业务收入2.9亿元,电信业务收入21.2亿元,分别增长19.4%和6.7%。年末拥有邮政局(所)127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亭(点)165处,邮政线路总长度5853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14.8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3.3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31.0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37.1万户,新增8.1万户。 旅游业持续较快发展。2009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人数224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8 %;国内旅游收入234.3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58.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0.0%。其中外国人46.4万人次,增长12.6 %;港澳台同胞12.5万人次,增长1.4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54亿美元,增长8.1 %。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有效改善。2009年,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29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7.1%,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工商税收完成82.9亿元,增长18.1%;非税收入完成18.67亿元,增长20.5%。按国地税分:地税完成50.0亿元,增长28.4%;国税完成24.9亿元,增长7.6%。按税种分:增值税完成18.54亿元,增长3.7%;营业税完成26.26亿元,增长54.0%;企业所得税完成8.65亿元,下降10.2%。全市财政总支出231.27亿元,比上年增长36.5%,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支出120.74亿元,增长26.9%,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民生保障支出规模不断扩大、比重不断提高,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一般预算支出为22.25亿元、6.43亿元、6.32亿元和4.9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31.0%、29.3%、62.9%和156.3%。 金融信贷投放力度加大。2009年,金融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华夏、民生、浦发、大新、招商银行分支机构相继落户镇江。全市金融机构有效落实积极宽松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规模创历史新高。截止12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785.29亿元(人民币,下同),比年初增加522.58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572.86亿元,比年初增加212.66亿元;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47.64亿元,比年初增加160.93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286.64亿元,比年初增加365.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645.87亿元,比年初增加150.55亿元;中长期贷款532.46亿元,比年初增加184.53亿元。票据贴现贷款108.2亿元,比年初增加30.6亿元。在各项贷款余额中,工业性贷款266.34亿元,个人消费贷款160.3亿元,比年初分别增加34.55亿元、74.7亿元。 保险市场有序稳定发展。2009年,全市拥有保险机构42家,本年新增7家,保险机构实现保费收入4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财产险收入8.4亿元,人身险收入32.4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9.3%、25.4%。保险机构赔付支出10.5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其中:财产险赔付5.6亿元,增长28.6%;人身险赔付4.9亿元,增长0.4%。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研发步伐加快。2009年,全市全社会研究与发展(R&D)经费支出31.8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占GDP比重1.9%,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年末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4万人,其中研究与发展(R&D)人员1.02万人。拥有市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86家,其中省级以上40家。新建“东南大学—镇江工业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镇江智能电网研究中心”和“东南大学科技成果转化镇江工作站”。年末全市拥有10个省级科技孵化器基地,本年新增2个,累计面积达25万平方米。 高新产业加快发展。2009年,全市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45家,其中当年新认定75家;拥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087项,其中当年新认定132项。新立项国家火炬计划26个,总投资5.6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4.6%,占比重达33.1%,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软件产业实现销售收入达65亿元,比上年增长116.7%。 科技创新成果丰硕。2009年,我市第7次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荣誉称号。全年专利申请数8608件,比上年增长17.3%。其中发明专利1341件,增长18.3%;专利批准数4064件,比上年增长56.8%,其中发明专利1341件,增长18.4%。在专利批准数中,荣获国家优秀奖2项,省金奖1项、优秀奖10项。百亿元GDP专利授权数242件,百亿元GDP发明专利申请数80件,比上年分别增加69件和5件。 质量检验稳步推进。2009年,全市拥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4家,其中:国家检测中心1家。全年开展产品质量检验120类266项,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企业671家,食品检测合格率达93.3%。 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2009年,全市教育事业支出3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9.4%。提前实现“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全面完成基本教育现代化创建任务。年末全市幼儿园在园人数6.09万人;中小学校在校学生人数26.33万人,其中:小学12.90万人、中学13.43万人;职业技工学校在校学生人数2.3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人数8.66万人,其中研究生0.67万人。幼儿园入园率达97%,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均达100.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2.6%,全市人均受教育年限达14.5年。全年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5862万元,发放助学金3091万元,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建设加快推进。2009年,积极实施“626”工程,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全年完成文化产业投资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65.3%。群众性文化娱乐活动广泛开展,组织了46期“文化嘉年华”项目;成功举办“迷笛音乐节”;“文心公益行动” 放映免费电影38场,公益演出16场,广场文化活动20场。基层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年末拥有镇(街道)文化站52个,605个行政村建成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覆盖率达100%。创作一批文化艺术精品,话剧《三国?龙凤呈祥》、专题片《瘗鹤铭》、纪录片《诗话镇江》、音乐剧《水漫金山》等作品获得广泛好评。文化馆藏更加丰富,年末全市拥有图书馆8家,本年新增1家,藏书量190万册;博物馆9家,藏品3.71万件。全年各类报纸出版4432万份,比上年增长11.3%;各类期刊出版15.1万册,增长15.2%;各类图书出版3863万册,增长22.1%。 广电事业构筑新平台。2009年,新广电中心竣工并交付使用,建筑面积5.92万平方米,为镇江广电事业发展拓展了新空间。年末全市拥有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广播、电视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覆盖率达70.1%,新开通有线电视自然村100个,完成市区数字电视整转工作。电视节目质量有新的提升,新闻综合频道、影视剧频道、生活娱乐频道进一步贴近时政、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努力打造品牌栏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