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1 镇江市统计局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严峻考验,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围绕“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各项目标任务,抢抓机遇,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揽子宏观经济刺激政策和措施,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城乡建设、生态建设、民生建设,经济内生动力增强,跨越发展之势初显,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经济企稳回升、结构优化调整、效益改善提高、城乡统筹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发展态势,基本实现了年度各项计划目标。

一、综合

经济运行积极向好。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72.0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5.92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增加值972.21亿元,增长11.9%,其中工业增加值895.76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增加值623.95亿元,增长17.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54732元,按当年汇率计算折合8017美元。经济回暖步伐加快,发展速度逐季提升,全年GDP增幅高于上年0.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4.7:58.9:36.4调整至4.5:58.1:37.3,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经济效益持续改善,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6.0%,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经济预期明显好转,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企业景气指数回到“较为景气”区间,达135.9和125.9,比上年分别四季度提高24.1和13.2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较快发展。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929.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占GDP比重达55.6%,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私营个体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年末全市拥有私营企业28929户,注册资本616.52亿元,从业人员45.83万人,其中本年新增私营企业4828户、注册资本103.96亿元、从业人员5.50万人;全市拥有个体工商户97938户,注册资本44.54亿元,从业人员16.24万人,其中本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8179户、注册资本15.30亿元,从业人员3.01万人。

物价总体温和上涨。2009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9.6,比上年下降0.4%。八大类消费品价格“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类上升0.1%;烟酒及用品类上升1.4%;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略升0.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升0.9%;居住类上升2.0%:衣着类下降1.3%;交通和通信类下降3.9%;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2.3%。但,由于粮食、蔬菜价格的刚性上涨,猪肉价格的触底回升,水价、电价、燃料价格的普遍上调,房价的高位运行,市场物价上涨预期和压力明显增强。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随着宏观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逐步改善,加之积极有效的促进就业再就业政策措施,劳动力市场逐步升温,就业形势由紧趋稳发展。全年新增城镇从业人员5.2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3万人,年末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173.2万人,比上年增加7.8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济回升基础尚不稳固,对外贸易降幅依然较深,工业经济效益改善仍较困难,投资结构有待调整优化,居民收支增长逐步放缓等。

二、农林牧渔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2009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3.2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总产值58.6亿元,增长8.4%;林业总产值4.59亿元,增长7.8%;牧业总产值18.6亿元,增长0.2%;渔业总产值14.7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6.7亿元,增长7.8%。

粮食生产面扩产增。2009年,全市粮食总产连续五年实现增产,粮食种植面积264.33万亩,比上年增长0.2%,其中夏粮面积106.05万亩,增长1.7%;秋粮面积158.28万亩,下降0.8 %。粮食总产量达117.9万吨,比上年增长4.9%,其中:夏粮33.64万吨,增长5.3%;秋粮84.24万吨,增长4.7%。油菜籽播种面积40.98万亩,比上年下降4.7%,总产量5.96万吨,比上年下降4.9%。

高效农业步伐加快。年末全市高效农业面积90.2万亩、高效渔业面积10.8万亩,比上年分别增加22.4万亩、3.2万亩,占比重34.9%和 33.0%,比上年分别提高8.6和9.7个百分点。主要农产品中有机、绿色及无公害产品种植面积比重为74.6%,比上年提高7.0个百分点。年末拥有省级认定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518个,其中本年分别新增33个、3个和15个。全市已建成现代农业园区123个,总面积13.9万亩。

畜牧业恢复性增长。2009年,全市肉类总产量6.96万吨,比上年增长6.3%;生猪存栏量48.6万头,比上年下降10.8%,出栏量为55.2万头,比上年下降4.8%;家禽存栏量520.9万头,比上年下降5.9%,出栏量1408.6万羽,比上年增长15%;水产品产量8.5万吨,比上年增长3.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先抑后扬。2009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86家,比上年增加382家。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21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实现增加值790.03亿元,比上年增长15.3%,按轻重工业分:轻工业增加值197.3亿元,比上年增长9.2%;重工业增加值592.7亿元,比上年增长17.4%。按经济类型分,国有工业增加值31.2亿元,比上年下降5.4%;集体工业增加值24.1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非公有制工业增加值7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民营工业增加值454.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三资”工业增加值280.6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按企业规模分,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1.6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全年工业用电量117.1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1%。

重点培育主导产业发展。2009年,积极实施“千百亿工程”发展战略,“五大主导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498.1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占比重达83.2%,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造纸销售收入157.8亿元,增长6.8%;新材料销售收入206.9亿元,增长22.4%;特种金属销售收入295.7亿元,增长12.2%;绿色化工销售收入571.6亿元,增长5.0%;装备制造销售收入1266.0亿元,增长20.4%。

企业盈利状况逐步改善。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利税和利润总额3003.4亿元、252.5亿元和148.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14.5%、16.0%和17.3%。年末销售收入超10亿元企业39家,比上年增加7家,其中销售收入超百亿元企业3家;拥有利税超亿元企业35家,比上年增加5家。企业亏损面为14.4%,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7.11亿元,比上年下降5.4%。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9年,在扩大内需尤其是投资的强劲推动下,建筑业产效呈现快速增长。年末全市拥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408家,比上年增加34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63.5亿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竣工产值151.5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建筑业实现利税总额7.6亿元,比上年增长35.7%。建筑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0.5万元/人,比上年增长23.9%。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0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03.5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9.6%,其中住宅竣工面积33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