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全民教育深入推进。建立14部门(单位)终身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全省首家社区大学,基本形成社区大学、社区培训学院、社区教育中心、居民(村民)学校四级社区教育网络,全市7个辖市区全部成为省级以上社区教育实验区,自主开发课程100门,引进、嫁接课程300门,举办第四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各类终身教育机构年培训总数达150万人次。 高等教育和谐发展。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转移力度进一步加大,常州市大学科技园被科技部、教育部评为国家科技园。在常高校新增全国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国家级一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3项。在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江苏赛区中获特等奖3项(全省5项)、一等奖2项(全省4项)。 【文化事业】 群众文艺活动繁荣活跃。精心打造常州城市名片“常州故事”,整合歌舞演艺资源,实施品牌化发展战略。创办《常州文化产业》杂志,全年出刊四期,每期发行6000份。常州大剧院正式运营,辖市区博物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全部免费向社会开放。组织“幸福广场——常州市广场文艺周周演”暨千台文艺节目走进社区(村镇)活动,全年阵地演出300场,广场演出180场,流动演出70场,非遗展示演2场。组织开展红歌会、“祖国颂”老年文艺汇演、“歌唱祖国——群众广场文艺汇演”等大型群众性国庆活动。组织开展大规模送戏、送书、送电影“三下乡”活动,全年送科普书籍价值40万元,送戏386场,送电影11952场。 文化精品创作成绩斐然。话剧《五月端阳》在国家戏剧核心期刊《剧本》杂志7月号上发表,剧本《飞扬少年》获第七届江苏省戏剧文学奖剧本类二等奖,第四届常州市戏剧文学奖评比收到作品44件,数量列全省第一。“常州地方曲艺发掘抢救学术观摩展演及研讨活动”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国家级新闻媒体进行报道。常州市评弹团创作演出的中篇弹词《雨露青苗》、短篇弹词《晚饭前》获第四届中国“苏州评弹”艺术节优秀节目奖,滑稽戏《阿拉美丽苑》、《红线》赴镇江连演十场,反响良好。编纂完成《常州先哲遗书》、《常州词派》。《永远的羔羊》作品入围《2009中国百家金陵中国画画展》,13件作品参加省展,3件作品入选“江苏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作品展”。电影《邓稼先》、广播剧《军训日记》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同时和电视剧《郭海的家事》、动画片《太空足球》一起获省“五个一”工程奖。常州艺术高等职业学校在全省高职院校的技能比赛中获7金4银8铜,名列全省同类院校第一名。 广播电视事业有序发展。努力做好广播电视安全优质播出,确保实现(非法画面插播率为零和重大事故率为零)“双零”目标。整合文化信息和数字电影放映资源,充分利用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点,为老百姓提供优质影片。继续加大力度,增加投入,加快网络改造,提升网络质量,数字电视用户增加13.86万户,入户率达 92%。农村有线电视全面实现村村通,全年新增用户4.1万户,入户率达到92%。 【卫生事业】 卫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积极防控甲型H1N1流感,积极稳妥推进医改,深化卫生惠民工程。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089个,其中各级各类医院、卫生院99家;卫生技术人员2.02万人,其中医生9512人、注册护师、护士7238人。年末全市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62人,医生2.64人,床位4.49张,分别比上年末增加0.1人、0.21人、0.28张。社区卫生稳步推进,城区建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家,服务站63家,其中18个中心、55个站业务用房面积达标,达标率分别为90%、87%,基本装备达标率均达到100%,全科医生和护士岗位培训率达91.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零差率药品增加品规至300种,全年让利群众1564万元。社区门诊继续实行 “六免二减”,2009年累计减免1258万元。社区卫生机构就诊比例占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门急诊量的40%,门诊均次费用80元,比辖区三级医疗机构门急诊均次费用低53.8%。 农村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基金管理规范,使用合理,运行平稳,平均住院补偿率为40.71%。按人均10元标准建立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专项经费。建成7家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个农村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农村卫生人员岗位培训560人。武进区雪堰镇、遥观镇,金坛市薛埠镇通过国家卫生镇省级考核。全市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95.1%,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年末拥有省级卫生镇30个、省级卫生村408个。 【体育事业】 竞技体育取得丰硕成果。成功举办中国羽毛球大师赛、国际泳联世界跳水系列赛常州站等5项国际比赛、7项国家级、12项省级赛事,央视直播近40个小时,居国内同类城市之首。全年共组队参加25个项目的省年度比赛,获金牌130枚,总分3826.5分,进入全省前三名。有68名运动员参加第十一届全运会,获3金5银5铜,总分281分,由我市承办的省女子曲棍球队和女子手球队均顺利通过预赛,进入决赛阶段的比赛。卢兰获世界羽毛球锦标赛女子单打冠军。第17届省运会筹备工作有序开展,全年新注册运动员1242名,确认注册运动员1074人,各项目参赛队伍全部组建完成。 优育惠民工程扎实进展。完成全市188个全民健身点的整新,老小区整治中配套体育设施和场地建设28处,完成60个批次新建小区配套体育设施的验收工作,达标率为100%。建成圩墩公园羽毛球基地、西林公园全民健身基地、飞龙体育主题公园等户外广场。体育中心综合服务大楼及清潭体育馆改造项目顺利完工。全市体育人口(指每周进行体育活动3次,每次锻炼半小时以上人群)比重达53.8%,比上年提高3个百分点。全年体育彩票销售额5.89亿元,在全省份额连续4年上升。 四、人口、民生与社会保障 【人口与就业】 人口管理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59.8万人,比上年末增长0.3%;常住人口445.2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全市暂住人口132.1万人,比上年末下降13.2%,其中暂住一年以上人口46.3万人,下降11.5%。出生人口素质稳步提高,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全市计划生育率达98.9%,独生子女率为81.7%;当年全市出生人口26142人,死亡人口27577人,自然增长率为-0.4‰。 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将“扩大就业”列为政府“为民办10件实事”之首,强化目标考核、政策扶持和资金保障力度,积极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对城乡居民就业的影响。积极实施海归创业工程、“城乡百千万”创业工程、创业培训工程、创业基地培育工程,出台稳定就业、促进就业系列文件及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就业扶持政策体系,全年城镇新增就业8.5万人,筹集就业再就业资金1.6亿元,支出2.0亿元;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万人,其中援助就业困难人员9300人;实现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2.1万人;各类再就业培训机构全年培训5.8万人。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