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01 常州市统计局

2009年,面对百年不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和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坚定信心,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政策计划的同时,结合常州实际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大力弘扬“创新、发展、提高”主旋律,着力营造政企同心、共克时艰的氛围。全市经济成功抵御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呈现增长速度稳步回升、增长动力逐步走强、增长态势持续向好的格局,主要经济指标持续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化,健康、和谐、稳定的发展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

一、经济运行

【综合】

经济总量稳步攀升。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18.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91.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429.7亿元,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997.3亿元,增长14.1%。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三次产业比重结构由上年的3.7:58.1:38.2调整为3.6:56.8:39.6,服务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6861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8000美元;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0103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10000美元。

地方财力持续增强。全市地方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200亿元大关,完成2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GDP比重达8.6%,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大多数主要税种保持增长态势,其中增值税(25%)完成37.5亿元,增长4.7%;营业税完成50.8亿元,增长26.7%;契税完成18.2亿元,增长19.0%;个人所得税(40%)完成10.7亿元,增长24.0%;企业所得税(40%)完成24.0亿元,下降0.8%。财政支出有序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其中教育支出35.3亿元,增长26.1%;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18.6亿元,增长18.4%;农林水事务支出18.4亿元,增长27.9%;医疗卫生支出10.7亿元,增长11.0%。

【农业与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形势稳定。据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0.8亿元,比上年增长7.3%。粮食总产量达到114.2万吨,比上年增加0.8万吨,增长0.7%。稻麦油单产再创历史新高,全市水稻单产616.1公斤/亩,比去年提高17.2公斤,高出全省平均水平81.1公斤,连续七年位列全省第一。标准粮田建设力度明显加大,全年建成标准粮田21.4万亩,投入资金总量1.8亿元。高效农业建设取得新突破,全年增加高效种植业面积13.8万亩,高效渔业面积4.7万亩,增量创历史新高。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继续推进,截至2009年底,全市共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313个,省级以上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403只,获得绿色标志的农产品256只,有机食品124个。全年主要农副产品产量如下:

常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积极实施新农村建设“五大工程”,全年新改建农村公路297公里,改造农旧危桥240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198元,参保人数突破190万,参保率达100%。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三清一绿”千村整治任务基本完成,450个村达到“五化三有”标准。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年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2.9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建设土方2643万方,修建各类配套建筑物1106座,改造中低产田3万亩,新建防渗渠道271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平方公里,疏浚县乡河道171条、513.1公里,清淤土方769.9万方;疏浚整治村庄河塘4798个,土方1227.9万方,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工业】

工业生产逐步回升。工业经济扭转了2008年4季度以来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的局面,呈现行业回暖、增长提速、效益趋优、投资扩大的特点。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978.7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轻工业完成产值1326.5亿元,增长9.9%;重工业完成产值4651.5亿元,增长16.5%。全市民营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3592.4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其中私营工业完成产值3018.3亿元,增长28.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产值2127亿元,增长20.4%。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实现利税446.8亿元,利润273.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4%、23.7%。规模经济成效明显,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达939家,比上年增加71家,其中超10亿元企业由上年的66家增加到73家。

产业结构优化提升。坚持把保增长与调结构、抓创新紧密结合,着力振兴五大产业。五大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全年完成工业投资6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4.3%;完成工业总产值3690.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实现利税308.2亿元,比上年增长27.7%。五大产业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达61.7%,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市口径)全年完成投资375.9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完成工业总产值2887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44.8%提高到48.3%。

规模以上工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常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建筑业】

建筑行业稳定发展。建筑企业劳动效率和综合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07.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5.5%。建筑施工企业全年完成施工产值67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9%;施工面积5714.7万平方米,增长8.7%;竣工面积2433.98万平方米,增长1.8%。建筑企业按施工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9.9万元/人,比上年提高1.08%。

【国内贸易】

国内贸易快速增长。在小排量汽车购置税减半征收、家电汽车以旧换新以及“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一系列促进消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消费市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城乡市场销售基本同步,其中城市市场实现零售额826.1亿元,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7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9.0%、18.2%。零售业和餐饮业增长速度保持领先,全年零售业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4.0亿元,增长21.1%;餐饮业完成零售额99.0亿元,增长21.7%。汽车消费呈现强劲增长势头,限额以上批零贸易企业全年实现汽车类零售额126.8亿元,比上年增长38.7%。

大市场建设成效显蓍。将大市场建设作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提升市场对各类资源的配置功能,已建市场加大投资力度,实现扩能提档。全年成交额超亿元大型骨干市场达54家,长江塑料化工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江苏湖塘纺织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年成交额分别达到122亿元、126.8亿元和135.8亿元。凌家塘市场在完成整体搬迁的基础上,投资2.8亿元建设仓储冷冻、物流配送中心;苏浙皖金属材料市场全年新增投资3亿元,建设7.4万平方米的再生资源交易区及仓储区;亚邦医药物流中心加大投资力度,全年成交额达到18.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