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长沙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面临的挑战最为严峻、付出的努力最为艰辛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委、市政府及早谋划,超前部署,科学应对,带领全市人民坚决而又创造性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全市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3744.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9.40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893.58亿元,增长16.3%,其中工业实现增加值1554.54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1.78亿元,增长13.9%。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0.3、7.7、6.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1%、52.1%、4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56620元,同比增长13.7%。全年经济低开高走,四个季度的GDP累计增幅分别为13.1%、14.0%、14.5%和14.7%。 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4.8:50.6:44.6。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41.5%。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180.10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58.2%。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1749.40亿元,增长25.0%,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71.6%。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4.92亿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0.5%,同比减少2.7个百分点。 全年地方财政收入406.07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其中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46.33亿元,增长19.8%。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14.08亿元,增长20.5%。 长沙GDP总量在全省的占比为29%,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人均GDP为全省的2.8倍,经济总量在长株潭三市中的占比达68.0%,比上年提高2.3个百分点。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预算收入和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1.7%、31%、29.1%和2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154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522元。 为民办实事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投入资金51.39亿元,全年关系民生的省、市55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建设全面或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在促进就业、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道路畅通、环境治理等领域效果显著。 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下降0.5%,涨幅回落6.8个百分点;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8%,涨幅回落8.1个百分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下降0.6%,涨幅回落5.8个百分点;城市商品零售价格下降2.3%,涨幅回落6.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比上年下降7.4%。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5.7%。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3%。土地交易价格上涨2.6%。房屋租赁价格上涨0.5%。物业管理价格与上年持平。 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达9.24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71万人,增长21.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7 %。 二、农业 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79.4亿元,比上年增长6.5%,其中农业增加值92.0亿元,增长4.5%;林业增加值7.6亿元,增长1.0%;牧业增加值67.8亿元,增长9.7%;渔业增加值8.0亿元,增长4.3%;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0亿元,增长8.7%。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37.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5.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34.7万公顷,增长1.9%,优质稻种植面积所占比重为77.8%;蔬菜种植面积13.3万公顷,增长2.8%;油料种植面积4.6万公顷,增长30.1%;出栏肉猪846万头,增长1.2%。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7487家。47家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销售收入96.7亿元,实现利税1.6亿元。农民专业合作组织911个,比上年增长85.5%;参与专业合作社的农户50.94万户。 农业机械总动力达455.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7.3%;农业机械总值22.76亿元,增长12.8%。 全市共有100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大,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4.1万处,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8.7亿元,水利工程完成土石方0.60亿立方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实现工业增加值155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158.21亿元,增长19.8%。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全市四个季度规模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速分别为12.8%、17.1%、18.4%和19.8%。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全市重工业实现增加值619.31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增速高于轻工业9.3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53.5%,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64.1%。 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工程机械、中成药及生物医药、新材料、汽车及零部件等六大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445.30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49.0%,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拉动全市规模工业增长9.7个百分点。 全市“两区九园”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0.54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占全市规模工业的48.4%,对规模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8.0%。 全市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41.49亿元,比上年增长23.6%,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8个百分点。 全市完成规模以上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1383.94亿元,比上年增长32.0%,高新技术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1.8%。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较快增长。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20.0,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139.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4%;利润总额达274.22亿元,增长33.5%;利税总额685.46亿元,增长24.3%;亏损企业亏损额为16.08亿元,下降34.7%,企业扭亏成效显著。 全年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独立核算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339.44亿元,比上年增长20.7%;实现利税总额86.09亿元;房屋竣工面积3754.22万平方米,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41.78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分城乡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238.47亿元,增长30.7%;农村投资203.3亿元,增长26.2%。其中,计划总投资超过5000万元的在建项目有829个,本年完成投资904.6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37.0%。 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完成投资(不含水利建设投资)34.17亿元,比上年增长79.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644.15亿元,增长32.8%,其中工业投资593.66亿元,增长28.7%;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763.46亿元,增长28.8%。高新技术产业投资70.15亿元,增长29.4%。投资更加向民生和基础设施倾斜,全年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90.07亿元,增长40.6%,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民生工程投资126.97亿元,同比增长47.4%,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