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31 梅州市统计局

全年邮政、电信业业务总收入16.88亿元。移动电话继续增加,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05.35万户,增长22.2%。年末,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149.28万门,与去年持平,固定电话用户87.02万户,增长3.6%,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1.32万户,增长5.9%;乡村电话用户45.70万户,增长1.6%。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2.97万户,增长36.1%。据市区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每百户城市居民家庭拥有固定电话88部,移动电话198部,接入计算机互联网用户68条。

六、国内贸易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104.33亿元,比上年增长24.2%;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6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243.29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1亿元,比上年增长20.5%。

七、对外经济和旅游业

全年进出口总额7.7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4%。出口总额6.71亿美元,增长16.0%,其中 “三资”企业出口3.36亿美元,增长10.3%,私营企业出口3.24亿美元,增长19.3%。出口总额中一般贸易出口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3%,占出口总额的78.5%。

全年合同利用外资项目43个,金额2.12亿美元,比上年减少29.5%,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0.8亿美元(按国家商务部确认口径),比上年减少37.7%。

据抽样调查测算,全市旅游住宿设施接待过夜国内外旅客553.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国内旅游者54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8%。旅游总收入54.56亿元(含旅游外汇收入折本币收入、销售旅游商品收入以及旅游服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7.0%。全市共有4A级旅游景点4个。

八、金融和保险业

全市金融业增加值13.53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年末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700.08亿元,比年初增长17.3%。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96.90亿元,比年初增长14.1%。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273.40亿元,比年初增长32.4%。全年现金净回笼51.49亿元。

财产、人寿保险费收入13.79亿元,按同口径计算比上年减少6.5%,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3%,已决赔款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人寿保险费收入10.14亿元,比上年减少10.1%。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国有企事业单位共有自然和社会科学专业技术人员73181人。全市获市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37项,其中省级2项。全市我市专利申请量485件 (其中发明73件,实用新型133件,外观设计279件),比上年增长48.8%;专利授权量277件 (其中发明17件,实用新型76件,外观设计184件),比上年增长33.8%,专利申请量和专利授权量均创历史新高。

普通高等教育当年实际招生人数6826人,在校学生19282人,毕业生2904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当年实际招生人数19352人,在校学生49201人,毕业生11944人;普通高中实际招生人数41293人,在校学生114898人,毕业生35371人;普通初中招生89256人,在校学生266363人,毕业生84712人;普通小学招生49404人,在校学生347443人,毕业生86762人;技工学校招生5954人,在校学生15506人,毕业生3303人;特殊教育在校学生462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1008人。小学人口入学率100%, 初中人口入学率99.97%,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3.96%,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4.8%。

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1个(不含广东汉剧院)、文化馆9个、公共图书馆10个、博物馆9个、广播电台8座、电视台8座、有线电视台8座,电影放映单位9个,全市电视覆盖率98.69%。全年出版报纸3010万份、各类期刊128万册,公共图书馆藏书123.3万册。

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172个,拥有病床9360张,平均每万人拥有病床22.58张(按常住人口计,下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98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750人,注册护士4242人,平均每万人拥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6.15人。

全年全市运动员在参加省级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61块,其中:金牌14块,银牌29块,铜牌18块。全市各级组织举办县级及以上各种运动竞赛会18次,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0.66万人次。

十、人口、环境与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市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率为5.58‰,自然增长率为5.44‰。公安部门统计全市年末户籍人口为507.36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25.17万人。年末常住人口414.49万人。

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9个。当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12.75亿元,其中污染源治理投资总额5.01亿元。建成污水处理厂9座。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达到17.6万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1.2%;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0.0%,烟尘排放达标率96.1%,全市空气质量均达到一级标准,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86.6%。“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达15877万元。

全市设立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51个,面积17.56万公顷。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2.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79平方米。

据抽样调查,梅州市区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113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1.6%;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5390元,剔除价格上涨因素,实际增长12.0%。市区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均呈现下降(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其中:市区为44.1%,比上年降低0.9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为45.9%,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全市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3.3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在岗职工年人均工资24097元,剔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城乡居民住房条件继续改善,全年全市城镇竣工住宅面积129.63万平方米,农村竣工住宅面积135.3万平方米。

年末, 全市已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有29.9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有17.85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有25.81万人,参加职工失业保险的有21.24万人,参加生育保险的有16.8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已有40.3万人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345.03万人参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90.4%。全市五大险种社会保险费收入19.7亿元,比上年增收2.5亿元,增长14.5%。

全市各类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数3257人,其中131间敬老院入院人数2667人。全年城乡各种社会救济对象得到各级政府救济人数24.8万人次。全市享受低保救济的困难群众达228865人,其中城镇18543人,农村210322人。目前,全市大部分乡镇初步建立了农村社会保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