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梅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梅州调查队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梅州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和要求,紧紧围绕中央“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和省委“三促进一保持”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以 “双转移”工作为抓手,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主线,着力创建“三名城一基地”,全力谋求“绿色崛起”新突破,全市经济运行呈现较好发展态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9 年全市生产总值509.51亿元,比上年增长9.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5.9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205.92亿元,增长9.3%;第三产业增加值197.61亿元,增长11.9%。经济结构进一步调整,2009年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构成为20.8∶40.4∶38.8,对比 “十五”期末的2005年,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下降2.3个百分点和1.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4个百分点。民营经济增加值276.45亿元,增长9.7%。人均生产总值12321元,增长9.3%。2009年全市税收收入82.56亿元, 比上年增长3.8%。 据抽样调查,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97.0%(上年为100%),下降3.0%。其中食品类下降4.8%,粮食价格上涨1.9%,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下降10.8%;水、电、燃料类价格下降8.5%。市区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95.5%,下降4.5%。全市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96.5%,下降3.5%。2009年末企业景气指数和企业家信心指数分别为122.76%、124.51%,分别比上年增加16.99个百分点和18.48个百分点。 年末全市在岗职工22.16万人,比上年增长0.3%。全市城镇通过各种途径安置失业人员就业2.8万人,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为2.53%。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调整矛盾仍较突出;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小;工业基础仍较薄弱;县域经济实力不强,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 二、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179.38亿元, 增长6.4%。其中种植业产值105.82亿元,增长8.1%;林业产值4.26亿元,增长8.0%;牧业产值57.99亿元,增长3.3%;渔业产值7.44亿元,增长8.0%。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1.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1%,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1.6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9%。 全年粮食总产119.73万吨,比上年增长2.9%,其中稻谷总产104.42万吨,增长1.7%;玉米3.3万吨,比上年增长27.8%;花生3.16万吨,增长2.8%;烟叶1.19万吨,增长2.8%;水果总产93.16万吨,增长11.8%;茶叶总产1.12万吨,增长3.9%。 全年肉类总产26.93万吨,比上年增长3.4%,其中猪肉17.95万吨,比上年增长2.0%。当年肉猪出栏245.29万头,比上年增长2.2%,年末生猪存栏173.7万头,比上年增长0.7%。 渔业水产品产量达8.61万吨,比上年增长3.0%。 当年林业迹地更新面积205公顷,比上年增长100.0%;低产林改造7271公顷,比上年增长74.1%;木材砍伐量15.36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57.7%;年末森林覆盖率69.0%。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252.34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应交税金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1.2%。利润总额17.32亿元,比上年增长4.3%。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69.92亿元,比上年增长8.0%。工业增加值中,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134.93亿元,增长8.1%。其中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124.6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六大支柱产业中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机电制造、矿业加工分别增长2.0%、16.1%、13.8%、24.1%、8.0%和4.1%。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1.9%;集体企业增加值减少9.9%;股份制企业增加值增长13.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增长5.5%;私营企业增加值增长11.1%。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增长3.7%,重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工业产品销售率98.4%。全年全部工业用电量38.67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5.9%。 1—11月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数为203.7%,比上年上升13.3个百分点。其中:资产负债率比上年上升0.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4.1%,全年实现利税总额6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利润总额22.83亿元,比上年增长36.5%。 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36.00亿元,增长16.0%。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利润7.51亿元,比上年增长6.0%;税金4.69亿元,比上年增长7.1%。建筑施工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44.4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8%, 房屋竣工面积439.45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1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62.98亿元(含小部分跨区域投资),比上年增长14.6%。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1.42亿元,增长17.6%,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5.38亿元,减少2.3%;农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8.17亿元,增长2.6%。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2.25亿元,比上年减少21.2%;第二产业投资55.18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投资102.15亿元,增长19.3%。 城镇以上单位投资 (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中:电力及水生产和供应投资23.22亿元,占19.4%,交通、电信业投资31.83亿元,占26.7%; 工业投资50.11亿元,占41.9%。2009年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新建县乡公路14.5公里,改建公路1038.88公里;桥梁10座,延长1001米;新增11万伏及以上输变电线路350.6千米;新(扩)建公路客、货运站71个,共7951平方米;新增城市污水处理3万吨/日等。 五、交通、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7.75亿元,比上年增长4.9%。 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完成货物周转量69.87亿吨公里,增长8.3%,其中公路58.96亿吨公里,增长10.1%;完成旅客周转量46.33亿人公里,增长8.6%,其中公路42.96亿人公里,增长10.2%。 年末全市汽车拥有量8.66万辆,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6.93万辆,比上年增长24.0%。本年新注册汽车1.41万辆,增长35.6%。 全市初步形成较为发达、多层次、多类型的立体交通网络。实现了到汕头市、广州市、深圳市通高速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 (建制村2042个全部通公路及水泥硬底化)、通电话、通广播、通电视。全市实现了市区到各县(市、区)县城一小时交通圈的目标。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1542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52公里。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为97.6公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