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28 张家界市统计局

全年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R&D)经费支出0.16万元,比上年增长113.6%。承担国家安排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个,产业关键技术开发项目1个。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4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项,分别较上年增长40%、100%。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4.06亿元,同比下降16.9%;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全市专利申请量148件,授 权量69件,分别较上年增长14.7%,91.7%。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3件,职务申请48件,企业申请43件,分别占全市申请量的29.1%,32.4%和29.1%。签定各类技术合同7件,合同成交额935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6.7%和46.2%。26项科技计划项目进入技术市场,成交额1328.5万元。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4项。

年末,全市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3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个,特种设备检验机构1个。完成定期产品质量监督检查1003批次。发放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4张,发放食品生产许可证69张。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0431台件。制定、修订地方标准3项。年末全市共有卫星云图接收站3个,地震台站1个。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全市新建成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135家农家书屋,免费送戏下乡86场。有艺术表演团体4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文化馆4个,公共图书馆3个,博物馆1个,纪念馆2个。共放映农村公益电影 18625场。年末共有电视台5个,广播电台1座,自制电视艺目6套。市、县城区全部开通了数字电视。全市有线电视用户15.75万户,减少0.29万户;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59.5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5.86%,分别比上年提高3.81和0.83个百分点。档案馆6个,已开放各类档案26.75万卷件。全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省级保护项目9个。成功举办了2009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湘银杯”第二届湖南灯谜节和2009湖南张家界旅游文化周活动。市长赵小明以“卡通市长”形象代言2009年中国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周,引起国内外媒体高度关注,网络点击超过了2亿人次。市博物馆开工建设,天门山景区成功推出《天门孤山-新刘海砍樵》大型山水实景音乐剧。桑植民歌《隔山隔岭又隔河》荣获2009湖南艺术节三湘群星奖银奖。张家界市被省委省政府评为“文化强省建设先进集体”。

全市共组织全民健身活动45项次,参与人数达20.8万人。永定区举办了2009年湖南张家界旅游活动周首届“华宇杯”龙舟赛;慈利县举办了第六届全民运动会。全市注册运动员由上年的239名增加到333名,在全省青少年单项比赛中,共取得10枚金牌,14枚银牌,12枚铜牌。射击运动员熊美丽代表国家参加了世界杯比赛,并获得银牌;有四名运动员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第十一届运动会,是我市建市以来参加全国运动会人数最多的一届。全市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正在抓紧实施,市贺龙国际体育中心建设已开始征地搬迁;马球场建设已着手进行立项前期准备工作;射击基地已进入规划选址阶段;慈利县体育休闲广场已投入使用,体育馆和体育综合大楼主体已基本完工。全市体育场地17个。其中,体育场2个,体育馆2个,运动场2个,游泳池1个,各种训练房10个。全市销售体育彩票1561万元。

全市卫生机构339个,比上年减少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09个,妇幼保健院5个,专科疾病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6个,卫生监督机构 3 个。新(改)建乡镇卫生院2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个,村卫生室12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总数4487张,减少8.5%。卫生技术人员 5573人,减少1.8 %。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2380人,注册护士1715人。全年累计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 6.45万人。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75公顷,批准建设占用耕地129公顷。年末实有耕地面积106303公顷,净增加耕地面积44公顷。已发现各类矿种48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5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10种,非金属矿产12矿,水气矿产1种。成功预报群发性地质灾害3起。人均水资源6038立方米,年降水量945.2毫米。地表水满足Ⅲ 类标准的断面比例100%,全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98.1%。

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46天,优良率94.8%;分别较上年提高3.9和3.8个百分点。武陵源区空气质量全年达优。城市区域环境平均等效声级54.4分贝,较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城市道路交通噪声路长加权平均值71.6分贝,较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44.75%,较上年下降0.06个百分点。人均绿地面积7.52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0.9%。

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3个,总面积749.44平方公里。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784公顷,退耕还林2000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8.75%,较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4.5平方公里,321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地区受到封育保护。

全年共发生各类伤亡事故480起,比上年增加27起,增长6%;死亡88人,较上年减少18人,下降17%。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43人,下降27.1 %;煤矿百万砘死亡人数8.99人,增长50.1%。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46起,较上年增加39起,增长12.7%;死亡60人,较上年减少21人,下降25.9%。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5.55人,下降0.4%。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市总人口165.27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增长0.8%。其中,城镇人口 63.79万人,乡村人口101.48 万人。男性人口85.18万人,女性人口80.09万人;男女比例为1.06:1 。人口出生率14.98%,比上年降低1.42个千分点;死亡率7.00‰,提高0.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7.98‰,下降1.62个千分点。人口年龄构成为0--14、15--64岁、65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 17.04%、72.46%、10.50%。全市常住人口150.85万人,增长0.8%。全市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扶助对象0.73万人,发放奖励扶助金523.30万元;分别较上年增长58.0%和89.2%。有独生子女伤残死亡扶助对象0.07万人,发放扶助金74.45万元;分别增长31.6%和28.1%。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275.57元,比上年增加331.57元,增长11.3%。其中,工资性收入1431.5元,增长19.5%;家庭经营性收入1526.06元,减少0.8%;人均转移性和财政性收入318.01元,增长53.1%。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14元,比上年增加959元,增长9.0%。其中,人均工资性收入7751元,增长12.7%;经营净收入975元,下降4.7%;转移性收入2688元,增长12.9%;财产性收入753元,下降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