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市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全市拥有地市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各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4座。广播电台自办节目9套,电视台自办节目12套。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9%,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5%。 卫生事业平稳发展。全市共有卫生机构615个,卫生技术人员1.51万人,其中医生0.66万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1.17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160个,卫生技术人员1.22万人,医疗床位1.14万张;卫生防疫、保健工作不断增强。全市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1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023人,医疗床位140张;妇幼保健机构7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92人,医疗床位105张。农村设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97.4%,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共计3069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1年我市拥有了第一支参加全国联赛的足球队--锦州“净瓶泉”队,并承办了其参加全国足球乙级联赛的所有主场赛事。加之沈阳海狮队甲A联赛和“足协杯”比赛的所有主场比赛地都定在锦州,再次掀起了我市的足球狂潮。2001年我市运动员在全国九运会上获金牌2枚,在意大利龙大托射击世界锦标赛中获飞碟双多项世界冠军,在第十四届女子举重锦标赛中获63公斤级抓举、挺举两项世界冠军。在省常规赛中获奖牌93枚,其中,金牌26枚。我市举办的锦州市直机关运动会、北京—莫斯科申奥宣传万里行车队锦州站群众体育活动系列表演、第三届全民健身宣传月等活动将全民健身运动推向高潮。全市体育人口达110多万人,占总人口的近40%。学生体育达标率、优秀率分别为98.1%和23%。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公共事业成果显著。新铺设自来水管线92公里,自来水管线总长度达到667公里,市区自来水普及率100%;新铺设煤气地下管线29公里,新发展煤气用户1.6万多户,市区用气普及率81.2%;更新公交运营车100辆,年末实有356辆,为历史最高水平,每万人拥有公交车3.9标台,公共汽车运营线路网长159公里,比上年增加17公里;新建、改造海河街、士英北街、解放路、中环北路等道路6条,新增道路面积27.4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7.12平方米;绿化工作不断发展,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7平方米,建城区绿地率36.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96%;污水处理率23.49%。全年城建固定资产投资3.64亿元,两大环保项目垃圾处理厂已正式动工,污水处理厂前期工程也已全面启动。 年末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9个,工业污染治理项目本年施工48个,竣工42个,总投资额2.5亿元。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49.5%,重复用水率93.5%;工业废气烟尘排放达标率95%,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81.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49.7%。 十一、人口和就业 2001年末全市总人口307.2万人,其中,市辖区人口84.4万人,非农业人口110.2万人。全年新出生人口2.32万人,死亡1.74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8‰,比上年高0.33个千分点,计划生育率为99.1%。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下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增幅较高。2001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8.7万人,比上年下降10.6%;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15.3万人,比上年增长10.9%。全市已建成再就业服务中心186个,4.9 万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其中,国有企业再就业下岗职工2.1万人。 十二、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走出了连续两年的下滑局面。2001年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6139元,比上年增长7.6 %, 人均消费性支出达4727元,增长 5.1%。城市恩格尔系数38.7%。农业经历了连续二年的严重旱灾后,基本恢复到正常年景,农民人均纯收入逐步回升。 200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53元,比上年增加258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93元,比上年增加95元,增长6.8%。农村恩格尔系数45.3%。农民人均居住面积25.01平方米。 社会福利事业稳步发展,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制度已全部建立,全年共有6.1万人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救济。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34.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职工2.15万人,失业保险职工32.5万人。社会福利院床位180张,共收养175人次,其中,收养儿童56人次。 注: 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年快报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和总产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