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22 扬州市统计局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题,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全市经济发展企稳向好,开放创新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状况进一步改善。

一、综合

经济运行企稳向好。初步测算,2009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56.39亿元,可比价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88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1042.03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669.48亿元,增长15.0%。人均GDP达41406元,按当年汇率计算折合6065美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8.1:56.2:35.7调整为 7.8:56.1:36.1,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2.2%。

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全市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543.1亿元,增长35.1%。新发展私营企业15007户,增长19.4%。新发展个体工商户29560户,增长2.6%。

景气指数保持高位运行,四季度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35.26,比上季度上升8.36点,比上年同期上升49.05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39.44,比上季度上升13.04点,比上年同期上升43.31点。两类指数均处于“较为景气”区间。

市场物价呈先下后上的U型走势,全年CPI为99.9%,价格水平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构成CPI的商品类别中,上涨的有:食品类(102.1%)、烟酒及用品类(101.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101.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100.7%);下降的有: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99.8%)、交通和通信类(98.4%)、衣着类(95.8%)。

二、农业

农业农村稳步发展。全年粮食总产282.35万吨,增长4.5%,创历史新高,连续6年获得丰收;油料总产8.29吨,增长4.2%;蔬菜总产147万吨,增长7.5%。猪肉产量9.78万吨,增长3.2%。水产品产量37.41万吨,比上年持平略增。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256.42亿元,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114.71亿元,增长12%;林业产值7.72亿元,增长10.9%;牧业产值48.16亿元,下降0.7%;渔业产值73.61亿元,增长6.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21亿元,增长11.2%。

海峡两岸(扬州)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利用外资2.16亿美元,利用民资58.4亿元。新增项目800个。80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实现销售176亿元,增长20.3%。农业、水利及综合开发等争取省以上投资10.9亿元。新创“三品”品牌67个。国家有机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宝应。土地复垦与综合整治新增耕地2.54万亩。

农村“三大合作”发展迅速。到2009年底,全市农村“三大合作”组织达到2615个,其中当年新增“三大合作”组织953个,增长24.3%。农村“十大工程”、“新五件实事工程”加快推进,新建农村公路470公里,疏浚县乡河道2900万方。新建“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56万个、无害化卫生户厕7.3万座,新增农村饮用安全水20万人。新创全面小康村180个、新农村示范村33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稳步向好。2009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4460.2亿元,增长26.4%。在工业35个大类行业中,完成产值过百亿元的行业有16个,比上年增加4个,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产值总量分别达696.9亿元、598.9亿元和491.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2.6%、41.4%和13%。

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3446家,比上年底净增423家;企业单体平均规模达1.3亿元,比上年净增1300万元,增长11%。产值过亿元企业达820家,比上年净增215家,产值份额占规上工业总量的78.8%。其中,5亿元以上企业144家,比上年净增31家;10亿元以上企业73家,比上年净增20家。

重点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支柱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078.4亿元,增长28.9%,高出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幅2.5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67.7%上升为69.0%,总量贡献率比上年末提高了1.3个百分点。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57.2%,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30.5%,比上年提高5.9个百分点。“三新”产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4.7亿元,增长41.6%,高出全市平均增幅15.2个百分点。其中,新能源企业完成产值123.7亿元,增长98.2%;新光源企业完成产值92.3亿元,增长28.9%;新材料企业完成产值128.7亿元,增长17.6%。

工业利税、利润增幅不断攀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40.3亿元,增长26.5%;实现利税325.4亿元,增长21.5%;其中利润186.5亿元,增长34.6%。

全年全社会用电量129.16亿千瓦时,增长10.4%;其中,工业用电量93.72亿千瓦时,增长9.6%。

部分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名称 单位 2009年 比上年增长%

原   煤 万吨 86.75 115.9

天然原油 万吨 171.01 --

发电量 亿千瓦时 230.78 4.3

烧碱(折100%) 万吨 34.24 5.8

合成纤维聚合物 万吨 173.8 4.2

水   泥 万吨 321.14 50.8

钢   材 万吨 173.11 18.0

塑料制品 万吨 38.98 37.2

纱 万吨 15.32 13.5

服   装 万件 2.18 -32.3

化学纤维 万吨 78.18 4.3

金属集装箱 万立方米 480.15 60.2

民用钢质船舶 万载重吨 181.92 62.8

通信电缆 万对千米 197.63 -24.5

电力电缆 万千米 47.74 18.8

金属切削机床 万台 4.5 18.1

化学农药原药 万吨 6.03 2.0

电动自行车 万辆 9.11 55.5

汽车 万辆 0.21 -30.0

建筑业稳步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完成施工总产值1296.7亿元,增长25.5%。全年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11243万平方米,增长13%;房屋竣工面积5618万平方米,增长18.7%。获鲁班奖3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持续快速增长。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3.9亿元,增长33.8%。其中规模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000.1亿元,增长35%,占全社会投资的94%;规模以下项目完成投资63.9亿元,增长17.1%,占全社会投资的6%。规模以上项目投资中,城镇项目完成投资594.1亿元,增长45%;农村项目完成投资276.4亿元,增长43.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129.5亿元,下降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