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通江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3-19 巴中市通江县统计局

重点建设项目支撑作用明显。2009年全县在建项目中1000万元及以上项目94个,累计完成投资38.0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99.0%。其中,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7个,完成投资9.7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额的25.3%;5000万元—1亿元的项目13个,完成投资7.02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18.3%;1000—5000万元的项目74个,完成投资21.2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55.5%。

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在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推动下,房地产业较快复苏。全年房屋施工面积36.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0%,其中住宅施工面积36.03万平方米,增长11.3%;全年房屋竣工面积24.82万平方米,同比32.2%,其中住宅竣工面积24.67万平米,增长31.9%。商品房销售面积24.80万平方米,增长26.2%,商品房屋销售额2.75亿元,增长21.8%。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9亿元,较上年增长54.3%。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2009年交通运输和邮政业完成增加值3.04亿元,比上年增长10.8%;电信业实现增加值0.35万元,同比增长10.3%。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3191公里,其中:省道285公里、县道361公里、乡道361公里、专用公路16公里、村道2168公里。公路通车里程中,二级公路196公里、三级公路92公里,四级公路2903公里。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运周转量32338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1.8%,完成货运周转量10127万吨公里,增长24.6%。

邮电通信行业加快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750万元,增长21.3%。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9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4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30部/百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18部/百人;国际互联网用户1.6万户,同比增长56.9%。全年实现电信主营业务收入1.04亿元。

旅游产业持续发展。全年共接待县内外游客78.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13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0.7%和27.5%。

六、国内贸易

2009年,在家电、汽车下乡等一系列扩大消费政策的带动下,全县城乡市场活跃,消费需求旺盛。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0亿元,同比增长18.6%。

城市市场旺势不减,农村市场持续升温。2009年,县以上市场继续保持旺盛,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29亿元,增长25.0%;县以下农村市场持续升温,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50亿元,增长13.0%。城乡市场呈现出共同繁荣的发展格局。

住宿和餐饮消费升级。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加,人们的消费观念逐渐转变,外出就餐、旅游休闲逐渐增多,推动了住宿餐饮业较快发展。2009年,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7%,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成为近年来消费品市场发展最快的行业。

民营经济继续引领消费品市场。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日益增强。2009年,全县个体私营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10亿元,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提高到85.6%。

七、金融、保险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6.47亿元,比年初增加9.66亿元,增长27.1%;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9.78亿元,比年初增加3.25亿元,增长19.7%。贷款总量中,中长期贷款4.91亿元,比年初增长40.3%;短期贷款14.86亿元,比年初增长14.2%,其中:农业贷款7.83亿元,增长5.7%;工业贷款0.36亿元,下降0.1%;商业贷款3.63亿元,增长5.3%。

保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总收入9741万元,比上年增长3.7%。其中,财产险收入3375万元,增长22.6%;人身险收入6366万元,下降4.2%。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3150万元,增长10.9%。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1780万元,增长17.9%,人身险赔付金额1370万元,增长2.9%。

八、教育与科技

基础教育巩固提高。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5所,在校学生13.98万人,专任教师5222人。其中,小学82所,在校学生7.82万人,专任教师2752人;普通中学26所,在校学生5.45万人,专任教师2208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净入学率99.9%;初中升学率90.5%,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0%,高中毕业生升学率66%。

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全县有中等职业学校6所,在校学生0.71万人,较上年增加0.18万人,增长34.0%。

成人教育事业稳步推进。年内成人高考参考人数790人,上线人数730人,录取人数650人,上线录取率82%;参加全国成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654人,当年取得大专及以上毕业证书50人。

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全年实施重点科研项目13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6项,市级2项,县级4项;全年获科研成果科技进步奖11项,其中市级2项,县级9项。全年共申请专利15件,获得专利证书3项,实施专利3项。全县科技扶贫户数9200户,科技扶贫受益人数3.7万人。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艺团体、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档案馆、博物馆等一应俱全。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提高,全县有线电视用户达到10.1万户, 比上年增加0.2万户,增长2.0%;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4%,有线电视人口覆盖率为63%,光纤电视乡通率和村通率分别达到100%和87%。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家用电脑35台、彩色电视机102台、摄像机4架、组合音响10套、照相机5部;农村居民每百户拥有洗衣机31台、彩色电视机95台、电冰箱34台、照相机2部,移动电话102部。

卫生事业不断加强,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年末全县拥有卫生医疗机构748个,病床数1404张,卫生技术人员1411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629人,执业助理医师395人,注册护士358人。全县婴儿死亡率8.1‰,较上年下降5.0个百分点;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2%,较去年提高3.5个百分点。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惠及千家万户,参合农户14.39万户,覆盖人口62.78万人,农民参合率提高到91.1%。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多样。举办各级各类运动会5次,参赛运动员达0.2万人次。

十、人口与就业

年末全县总人口达到80.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8万人。人口出生率9.1‰,人口死亡率5.5‰,人口自然增长率3.6‰,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年末常住人口65.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5万人,增长0.76%。全县城镇化率由上年的20.7%提高到22.6%。

劳动就业形势稳定,社会从业渠道多元化。年末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27万人,比上年增长3.3%,其中在岗职工2.24万人,增长3.4%。再就业救助对象实现再就业503人,其中“4050”人员326人;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025人。年末实有城镇登记失业人数519人,比年初增长174.6%,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