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通江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通江县统计局 二○一○年二月二十八日 2009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影响,全县上下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和“两个加快”、“两个强力推进”,以及“四大产业富民,开发资源强县,加快通江发展步伐”的整体战略目标,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工作重点,合力攻坚克难,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可喜局面。 一、综 合 经济增速加快,产业结构向好。2009年全县生产总值46.8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增速比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4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12.60亿元,增长32.2%;第三产业增加值17.79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6.2%、48.8%和35.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129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结构从上年的37.5:24.1:38.4调整为35.1:26.9:38.0。 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全年民营经济增加值25.0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占GDP的53.4%,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32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8.18亿元,增长29.5%;第三产业增加值10.48亿元,增长12.8%。 市场物价运行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整体呈现为跌荡回稳,温和上扬的发展趋势。全年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比上年上涨2.1%。8大类商品呈现“五涨三跌”,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五类价格上涨,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三类价格呈下降态势。 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实现了财税增收、企业增效。全年完成国税税收收入3616万元,完成地税税收收入813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0%和26.3%,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51%。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722万元,同口径增长19.3%。企业家信心趋于稳定,企业内在活力逐渐增强,企业家信心指数为122.2点,企业景气指数为137.3点。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少,盈利能力差;地方财力薄弱,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依然滞后,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 二、农 业 落实惠农政策,加快产业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7.4亿元,同比增长5.1%。其中:农业产值10.58亿元,增长5.1%;林业产值0.74亿元,增长6.0%,畜牧业产值14.50亿元,增长4.7%;渔业产值1.03亿元,增长8.8%。 种植业结构有效调整。优质粮油种植面积达到3.4万公顷,产量15.04万吨,占粮油面积和产量的比重分别达到36.4%和35.9%。粮油单产水平提高,粮油总产量再次刷新历史记录。粮食总产量达到38.75万吨,较2008年增产1.71万吨,增长4.6%,其中:小麦5.54万吨,增产1.0%;稻谷10.47万吨,减产3.0%;玉米15.32万吨,增产12.0%。油料总产量达到3.12万吨,增产5.8%,其中:油菜籽2.84万吨,增产6.0%。 畜牧产业全面发展,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52.9%,成为整个农村经济的支柱。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0.8万吨,增长4.4%.出栏生猪120.4万头,增长3.7% ;出栏肉用牛9.7万头,增长4.0%;出栏羊34.6万只,增长5.4%;出栏家禽330万只,增长5.4%;年末生猪存栏79.2万头、牛存栏18.6万头、羊存栏20万只,分别增长3.3%、4.0%和3.6%。 水产品产量达到1.01万吨,较上年增长27.8%。年末水产养殖面积达到0.29万公顷,增长11.5%。 林业生产持续发展。全年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733公顷,新增封山育林面积2000公顷,累计退耕还林面积9600公顷,全年兑现退耕还林资金2735万元。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水利工程蓄水能力达到8229万立方米,本年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28公顷,恢复改善灌溉面积660公顷。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2.7万千瓦,同比增长13.3%。农村用电量2982万千瓦时,增长11.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8.06亿元,增长38.0%,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户,实现工业增加值4.46亿元,增长33.0%。 优势产业拉动作用明显。2009年,全县“能源、建材、农产品加工”三大优势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8亿元,同比增长57.0%,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75.2%,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4.3%。其中,能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1亿元,增长86.8%;建材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0.76亿元,增长41.3%;农产品加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31亿元,增长41.4%。 非公有制经济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在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中,非公有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04亿元,增长64.2%,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6.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88.1%,无论从总量还是速度在整个工业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我县工业企业的领头羊。 重点监测产品大部分实现增长。在重点监测的1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9种产品同比出现增长,其中增长较快的品种有:发电量增长188.8%、自来水增长59.4%、原煤增长72.8%、鲜冷藏冻肉增长130.3%、精制茶增长185.4%。 产销衔接较好,新产品产值率稳步提高。2009年,面对严峻的生产经营形势,全县工业企业积极开展新增长点的培育,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新产品产值大幅增长。全年新产品产值率达到18.1%,比去年上升2.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向好。全县25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30亿元, 较2008年增长63.0%;实现利税总额0.23亿元,增长57.6%;盈亏相抵实现利润总额771万元,增长34.7%;企业亏损面为8.0%,比去年下降1.0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7.3%,比上年提高33.9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县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11个,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4.51亿元,实现利税总额1.1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6.4万平方米,其中住宅施工面积210.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55.8万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积137.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受扩大内需政策拉动影响,全县交通、能源、城镇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投资快速增长。2009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8.38亿元,比2008年增加13.36亿元,增长53.4%,增幅较上年提高9.8个百分点。 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在全社会投资中,受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影响,一、三产业分别完成投资9.19亿元和15.28亿元,同比增长109.5%和43.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91亿元,比2008年增长39.6%。三次产业投资的比例关系由2008年的14.3:39.3:46.4调整为23.9:36.2:3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