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宁市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3-20 嘉兴市海宁市统计局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共有文化馆(站)13个。全年艺术表演场所演出场次93场,艺术表演团体演出场次208场,观众人数208千人次。全市开展文化下乡150场。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54.87万册、件,比上年增长26.4%。流通书库送书80次,流通图书16.43万册;举办各类培训班168期,培训人员5485人次;举办各类文化展览活动59次、讲座11次。全市档案案卷数24.68万卷(件),比上年增长7.8%。有电影放映单位12个,全年电影观众45.60万人次。农村电影“2131”放映2315场,观众40.11万人次。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均达100%。全年出版《海宁日报》309期,发行量24451份,共出版《海宁日报》755.54万份。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5个。全市有卫生技术人员3768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1347人,注册护士1124人,有医疗床位2153张。2009年,城乡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7.58万人,参保率已达98.16%。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9.58%,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9.15%。

加快体育设施建设进程,新增建了32个居民健身苑(点)。全年在省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得国家级金牌8枚、省级金牌44.5枚、嘉兴市级金牌96枚。全年举办单项体育赛事67项,成功地承办了国家级赛事6项,分别是中顺洁柔2009年中国体育舞蹈公开赛(海宁站)、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男子团体 海宁皮革城?鸿翔-山东鲁能?中超电缆)、2009年全国速度轮滑测试邀请赛、2009安踏全国男排大奖赛总决赛海宁中国皮革城赛区、2009首届“鑫奥林”杯活动板公开赛、“海宁中国皮革城杯” 2009年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全年共组织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27次,参加比赛运动员4846人次。镇、街道和体育社团组织群众体育活动108次,参加各类体育竞赛的运动员达2.01万人次。

十一、人口、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全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06‰,人口死亡率6.72‰,人口自然增长率0.34‰。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8.16%。年末户籍总人口655049人,其中,男性为323339人,女性为331710人;总户数182675户。

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5675元和12781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2%和10.4%。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别为16614元和7960元,增长10.3%和5.2%。其中,城镇居民交通和通信支出、杂项商品和服务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61.6%和82.8%;农村居民医疗保健支出、居住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4.0%和13.8%。2009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较上年有所下降,分别为29.7%和34.1%,分别下降3.6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5.16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67.12平方米。

全年全市共举办各种劳动力交流专场86期,提供就业岗位9.62万个,举办各种再就业培训43期,使2302人次得到了专业技能培训。充分发挥“海宁市人力资源中心市场”功能,年内共安置城镇失业职工5850人。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据劳动部门统计,全市登记失业人数6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4%。

全面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1.31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17.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6.49亿元,收缴失业基金0.66亿元,劳动保障部门为2.74万人次发放了失业救济金。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1.59万人,其中大病统筹2.91万人。

年末全市共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9个,床位 2009张,收养1003人。社会救济总人数(包括低保人数)19218人。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660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1365人和7295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额1583万元。全市各类老年公寓(包括敬老院)收养社会老人累计512人。

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57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12个镇、街道。拥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提供服务项目72个,共提供服务活动7.82万人次。

十二、资源、环境和社会公共安全

全市耕地面积为33245公顷,比上年减少0.3%。全市各类建设占用耕地304公顷,比上年减少55.8%。通过土地整理、土地复垦等新增耕地219公顷。

初步测算,全年全市总用水量43439万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33026万立方米,林牧渔畜用水量1689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量1421万立方米,工业用水量6240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用水量543万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520万立方米;全市人均用水量592立方米。

城市建城区面积扩大到30平方公里,市区绿化覆盖率达41.59%。供水网络不断拓展,全年新增供水管50.8公里,总长已达339公里。天然气利用工程全年完成管网敷设16.43公里,总长度达214.11公里。全年实施城市污水管网工程18.38公里,总长度达394公里。市区新建道路8.02公里,面积22.97万平方米。

生态市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造林面积717.9公顷,比上年增长41.5%。至2009年底,建立起5个全国环境优美乡镇、8个省级生态镇(已经实现海宁市全覆盖);有省级绿色医院2家、省级绿色饭店5家、省级绿色家庭18家、绿色社区28个(省级7个)、绿色学校58所(国家级1所、省级10所)。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耗为155.5万吨标准煤,增长0.3%,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比上年下降7.7%。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9.4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95.18%,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8.43%。全年化学需氧量排放5210.39吨,比上年下降3.5%,二氧化硫排放6974.675吨,下降3.75%。

“平安海宁”建设深入开展。2009年全市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为97.68%。全年全市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9起,比上年下降10.0%,死亡9人,下降10.0%,直接经济损失121万元,下降15.4%;发生交通事故345起,下降2.0%,死亡77人,下降1.3%,直接经济损失211万元,下降0.3%;发生火灾事故15起,与上年持平,直接经济损失27万元,下降25.1%。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中部分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规模以上工业指全部国有经济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经济工业企业。

(4)公报中限额以上投资是指计划总投资在500万元以上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