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乌苏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乌苏市统计局 二〇〇八年三月 2007年是我市全面实施“十一五”规划、积极构建和谐乌苏的重要一年,也是乌苏经济实现较快发展的一年。市委、市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市各族干部群众,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奋斗目标,不断深化认识,努力开拓创新,国民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和谐社会建设整体推进。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89067万元,比上年增长18.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245万元,增长7.4%;第二产业增加值166412万元,增长34%;第三产业增加值96410万元,增长11.2%。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35:37:28调整为32:43:25,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8224元,比上年增长21%。 一、农业 农业基础地位不断巩固和加强。2007年,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紧紧围绕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切实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实现了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207572万元,实现农业增加值126245万元,比上年增长7.4%。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全年总播种面积98.33万亩,比上年增长2%。其中:粮食作物面积16.03万亩,比上年下降7.9%;棉花面积62.89万亩,下降4.5%;油料面积2.8万亩,增长31.3%;番茄面积5.78万亩,增长85.9%;枸杞面积0.85万亩,下降9.4%。全年粮食总产量109293吨,增长6.8%;棉花产量73173吨,下降6%;油料产量5610吨,增长31.3%;番茄产量294795吨,增长110.7%;枸杞产量325吨,下降6.8%。粮经比例由上年的18:82调整为16:84 林业生产稳定发展,造林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001.3亩。 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年末牲畜存栏65.31万头(只),下降4.6%;其中:牛4.43万头,增长0.2%;猪4.27万头,增长1.9%;羊54.85万只,下降5.4%。牲畜繁殖成活数达29.25万头(只),下降12.2%;年内出栏牲畜58.2万头(只),下降13.3%。全年肉类总产量25369吨,增长0.9%;羊毛产量1487吨,下降3%;禽蛋产量2557吨,增长5%;奶类产量16292吨,增长22.8%。 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年末共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8.62万千瓦,增长6.5%,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550台,下降2.9%;小型拖拉机15325台,增长3.4%。全年化肥施用量51731吨,增长1.2%;农村用电量2376.31万千瓦小时,增长1.1%;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7.07万亩。 全年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7025.09万元,新修防渗渠道151.55公里,打井119眼,改善灌溉面积35.46万亩。 二、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市工业企业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3700万元,增长13.7%。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178700万元。全部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118540万元,增长53.5%,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00540万元。受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升有降。原煤164.3万吨,下降10%;发电量18337万度,增长2倍;电石35320吨,增长1.3倍;啤酒68156千升,与上年持平;棉纱4400吨,下降25%;面粉12462吨,下降26%;食用油24159吨,增长79%;番茄酱24480吨,增长36.6%;平板玻璃65423重量箱,下降10.3%;淀粉49316吨,增长17.5%;灭菌奶4085吨,增长52.9%。 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良好。全市工业产品销售率为101.9%,比上年上升3.4个百分点。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比上年增长33.7%;负债总额增长37.4%;产品销售收入增长74.4%;销售成本、销售费用分别增长74.6%和1.8倍。盈亏相抵后实现利润总额10624万元,比上年增长33.1%,利税总额18129万元,增长47.8%。 建筑业平稳发展。全市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7872万元,比上年增长5%。 三、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2993万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129923万元,增长25%;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2330万元,增长143.2%;城镇工矿区私人投资完成4700万元,增长4.4%;农村集体投资完成7963万元,增长8.9%;农村私人投资完成8077万元,下降44.7%。 四、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2007年,客货运输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726万人,比上年增长19.4%,客运周转量66789万人公里,增长19.8%;公路货运量206万吨,增长19.8%,货运周转量35653万吨公里,增长20.6%。 邮政、电信通讯业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015万元,增长1.5倍。完成通讯业务收入8642万元,增长10.5%。年末全市局用交换机容量7.4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5.8万户,下降3.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9万户,增长49.6%。互联网用户6405户,增长46.8%。 五、商贸与旅游 贸易市场繁荣活跃,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356万元,增长15.1%,其中城市零售额39946万元,增长18%;市以下零售额18410万元,增长9.3%。各行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0356万元,增长18.6%;餐饮业零售额14993万元,增长11.1%。其他行业零售额3007万元,下降4.7%。 旅游业稳步发展。全年共接待旅游者30.2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5%。全年旅游业综合收入3310万元,增长16%。 六、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42235万元,比上年增长35.4%,其中,本级财政收入达到21930万元,增长14.9%;财政支出48309万元,增长28.4%。 金融形势稳定,存款总量继续扩大,贷款规模扩张明显。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19861万元,比年初增加12763万元,增长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64490万元,比年初减少12170万元,下降7.4%。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60893万元,比年初增加64081万元,增长66.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30774万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8888万元。 保险事业发展较快。全年各类保险费收入7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4.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225万元,增长44.9%;人身保险费收入4986万元,增长4.9%。保险赔款支出3418万元,增长2.6倍。其中,财险支出1208万元,增长46.1%;人身险支出2210万元,增长17.6倍。 七、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