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伊宁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3-19 伊犁州伊宁县统计局

2003年,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优化经济运行环境,努力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繁荣兴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经济总量继续增长,结构调整取得新的进展。据测算,2003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7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5.56亿元,增长19.6%;第三产业增加值4.42亿元,增长12.1%。

三次产业结构为40.37%:33.22%:26.41%,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3.5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上升3.3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14个百分点。全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二、三产业的拉动,其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55.9%,拉动经济增长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为30.6%,拉动经济增长3.2个百分点。

经济环境有所改善,各项改革深度推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农村税费改革全面铺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基本实现了“乡乡减负、村村减负、组组减负、户户不增负”的目标;机构改革、公费医疗改革、财政金融改革等各项改革稳步推进;行政执法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市场经济秩序不断规范;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格局初步显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劳动就业工作力度加大。年末全县在岗职工22621人,比上年下降1%;年末登记下岗人数414人,失业人员119人,全县养老金发放1340人,发放金额870万元;年内新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78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和再就业矛盾突出;产品和产业结构不优;农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财政增长后劲不足。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在结构调整中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4.05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农业产值7.21亿元,增长1%;林业产值0.3亿元,增长29.3%;牧业产值5.86亿元,增长8%;渔业产值0.31万元,增长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37亿元,增长1.2%。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主要农产品在结构调整中仍获得好收成。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0.66万亩,比上年增加3.59万亩;棉花播种面积0.19万亩,增加0.1万亩;油料播种面积9.17万亩,减少1.48万亩;甜菜播种面积7.05万亩,减少4.0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40.5万吨,比上年增长16.1%;棉花产量178吨,增长2倍;油料产量1.9万吨,下降2.6%;甜菜产量24.8万吨,下降24.8%;水果产量34184吨。

林业生产建设不断加强,造林质量不断提高,防护林体系进一步完善。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8558亩,其中经济林面积5287亩,防护林面积14997.6亩,用材林18274亩,基地更新1035亩,零星植树150万株,造林成活率达85%以上,育苗2040亩。

畜牧业发展迅猛。年末牲畜存栏头数达87.08万头,比上年增长3.83%;年内牲畜出栏59.17万头,增长1.49%;出栏率达70.5%,比上年增长5.22个百分点。肉类总产量29010吨,增长9.6%;绵羊毛产量1785吨,增长0.68%;牛奶产量57660吨,增长24.6%;禽蛋产量3.37万吨,下降0.75%。渔业稳定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4527吨,增长1%。

乡镇企业稳步发展。全年乡镇企业实现总产值1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1%;乡镇企业增加值2.28亿元,增长12%;乡镇企业总收入10.58亿元,增长15%;实现利润9814万元,增长13%;实交税金1827万元,增长8%。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6.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759千瓦;大中型拖拉机1604台,增长10.4%;小型拖拉机4767台,增长9.2%。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增长。全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74981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国有企业总产值11514.4万元,下降16%;集体企业总产值4631万元,增长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58836.1万元,增长27%。分轻重工业看,全年轻工业总产值45709.9万元,增长25.7%;重工业总产值29271.1万元,增长12.1%。

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有所调整。主要工业产品中,食用植物油产量3.15万吨,增长34.5%;原煤产量44.7万吨,增长27.3%;发电量3217万千瓦时,增长16.3%;配混合饲料产量51800吨,增长26.9%;小麦粉产量5.69万吨,下降29%;砖产量44000万块,增长1.02%;黄金产量1269千克,下降8.7%;塑料制品产量1300吨。

建筑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县建筑企业(四级以上,下同)完成增加值618万元,比上年增长55.3%。建筑企业施工工程47个,其中投标承包工程24个,投标承包面达51%。建筑企业施工的房屋面积8.16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1万平方米;全年实现利润16万元;实现税金160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03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3.27亿元,比上年增长88.1%,其中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8814万元;非国有经济完成投资13945万元。按投资管理渠道进行划分,基本建设完成投资18096万元,增长1.66倍;更新改造完成投资6301万元,增长75.68%;其他投资1362万元,增长7.24%。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

投资结构有所调整。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林牧渔业完成投资45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倍;交通运输邮电业完成投资4382万元,增长2.04倍;制造业完成投资6050万元,增长18.8%。

五、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综合运输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货物运输量59.45万吨,比上年增长1.8%;完成货物周转量594.5万吨公里,增长1.7%;完成客运量260.74万人,下降3%;完成旅客周转量6518.5万人公里,下降3%。

邮电通信业加快改革步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信能力、服务手段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县年末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45000万门,全年新增电话用户5100户,年末电话用户达31000户,比上年增长21.9%。移动电话规模不断扩大,计算机互联网络有新进展。全县电话普及率达到7.7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17部。

旅游事业快速发展,初步显示朝阳产业的优势。全年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25万元。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活。全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3亿元,比上年增长6.5%。分城乡看,城市消费品市场增势平稳,农村消费品市场旺销。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35亿元,增长7.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08亿元,增长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