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伊宁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第一年,我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和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第七届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州党委工作会议提出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建设州直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树立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保持了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 一、 综合 全市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逐趋优化。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市辖区实现生产总值47.6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6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3.57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30.69亿元,增长14.4%。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7.1:28.5: 64.4” ,第二产业比重有所提升,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二、 农业 全市经济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及农村稳定的目标,完善了农村产业化服务体系,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确保了农村经济全面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60600万元,较上年增长4.8%。其中地方农业产值55890万元,增长4.7%;地方农业增加值31331万元。 从地方农业总产值内部结构看,种植业产值达31106万元,增长3.2%;种植业结构逐步调整,全市各乡镇场积极培育特色产业,温室、大棚蔬菜、林果园艺向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拥有蔬菜大棚面积 368公顷 ,增长10.5%。全市耕地面积达15.72千公顷,较上年下降0.82%。 主要农产品产量如下: 指标 单位 产量 较上年增减(%) 粮食 万吨 9.29 3.3 油料 万吨 0.22 -22.3 蔬菜 万吨 19.57 1.5 果类 万吨 1.69 0.6 甜菜 万吨 8.30 66.0 林业生产通过开发性造林,实现了城乡绿化一体化。2006年全市完成植树造林面积633公顷,增长1.3倍。林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调整,经济林达428公顷,用材林达67公顷。生态环境逐年改善,森林覆盖率达13%。 全市畜牧业紧紧围绕自治州建设“牧业大州”战略目标,突出发展养牛业和特种养殖业,全面推动畜牧业向规模化、良种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2006年全市牲畜年末存栏总头数达27.17万头,较上年增长2%;牲畜繁殖成活率达86.97%,牲畜出栏率达78.7%。全市畜牧业产值达20891万元,较上年增长4.6%。 主要畜产品产量如下: 指 标 单位 产量 较上年增长(%) 年末牲畜存栏总头数万头 27.17 2.0 肉类总产量 吨 11821 8.5 其中:牛羊肉 吨 8900 7.6 牛奶 吨 43537 6.1 禽蛋 吨 2260 3.6 水产养殖业持续提高。今年水产品产量达3150吨,较上年增长22.8%。渔业产值达1592万元,增长23.8%。 乡镇企业持续发展,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乡镇园区逐步规范化、规模化、企业品牌建设得到长足进步,乡镇企业成为伊宁市经济增长的新亮点。2006年,全市乡镇企业总收入达269065万元,较上年增长9.1%;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00051万元,增长14.3%;乡镇企业实现增加值40667万元,较上年增长14.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为5.11万千瓦,较上年增长3.4%。拥有大中型拖拉机777台,增长10.8%;小型拖拉机1075台, 增长 0.8%。 据测算,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866元,较上年增加352元,增长10%。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17.14亿元,增长12.6%。 三、 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是实现超常规提速、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市坚持以项目为中心,积极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增长和贡献率提高。2006年,全市辖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28.8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较上年增长15.6%。其中地方工业总产值达22.94亿元,增长14.2%。在地方工业总产值中,合作区完成产值(同口径)61945万元,增长49.8%;城市个体工业产值6634万元,增长1.2倍;农村个体59200万元,增长33.6%。 从被考核的主要产品产量看: 指 标 单位 产量 较上年增减(%) 发电量 万千瓦小时 92218.00 13.3 供热量 万百万千焦 230.27 8.1 原煤 万吨 15.00 48.4 水泥 万吨 7.67 8.5 饮料酒 万吨 2.96 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