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州奎屯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03年,我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走势平稳,比上年上涨0.6%,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0.4%,非食品类价格上涨0.7%,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8%。在食品类价格中,鲜菜、植物油脂、调味品等主要食品价格的上涨,是导致食品类价格上升的主要因素,涨幅分别为8.6%、12.8%和4.3%。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升0.6%。受“非典”因素影响,中药材价格上涨3.0%,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0.2%。金饰品价格一路走高。居住类价格上涨4.1%。其中,水、电价格受政策性调价的影响分别上涨19.6%和5.0%。 七、经济技术开发区 奎屯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招商引资实现了新的跨跃。围绕“以诚招商、以利留商、以服务安商”的开发理念,开发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探索招商引资的新思路、新办法,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经济持续健康发展。2003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08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7.1%上升到19.6%。实现工业总产值6.61亿元,增长32.2%。完成税收收入4696万元,增长3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75亿元,增长83%。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成效显著,全年批准立项项目41个,计划总投资15.8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14.06亿元。实际开工建设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6.11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个,计划总投资4.64亿元。2003年新注册企业55家,注册资金2.25亿元。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地方财政收入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2.9%,上交中央两税2.46亿元,增长38.9%。地方财政支出16215万元,增长26.6%。 金融机构存贷款快速增长,对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9.8亿元,比年初增加6.1亿元,其中国家银行企业存款余额9.7亿元,下降2974万元;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2亿元,增加5.1亿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0.7亿元,增加5亿元,其中国家银行短期贷款余额增加3.6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加1.7亿元。全年货币投放4.1亿元。充分发挥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作用,累计为各类中小企业提供贷款9101万元。 图4.城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大幅度增加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各项保费收入1.51亿元,增长45.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2983万元,增长15.9%,人身险保费收入1.19亿元,增长55.2%。全年保险赔付支出2610万元,增长14.8%。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得到优先发展。“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普及率及高考上线率继续位居全疆前列。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完成了第五小学综合教学楼、电大教学楼、高级中学二期工程、三中教学楼扩建工程建设并投入使用。继续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2003年教育事业费272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全市现有33所学校,在校学生2.8万人,其中高等院校1所,在校学生940人;中专4所,在校学生434人;普通中学12所,在校学生10899人;小学15所,在校学生13915人。成人高中等教育在校学生1485人。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区级计划项目10项。采取“以奖代拨”方式,加大对民营企业科技三项费投入。强化知识产权管理,继续广泛开展科技进步和科普宣传活动,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年末,国有、集体企事业单位共有专业技术人员8701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28.3%,比上年上升了0.7个百分点,中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2871人,占单位从业人员的9.3%,科学事业费支出23万元。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健康繁荣。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在自治区十运会和全国第六届残运会上共获金牌19枚。文化市场规范有序,文学艺术、新闻出版、广电事业为“三个文明”建设做出新贡献。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基层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健全,突发疫情防治、监测和报告系统逐步完善,市民卫生意识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3个,卫生技术人员1470人,其中医生646人。床位数1247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略有增加。年末全市总人口13.6万人,比上年增加1951人,增长1.5%,其中男性人口6.78万人;女性人口6.82万人,非农业人口12.1万人。有30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639人,比上年增长9.4%,占总人口的7.8%。全年出生人数1052人,出生率7.79‰、死亡率2.27‰、自然增长率5.52‰。 据抽样调查推算,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6元,比上年增长8.4%;人均消费支出为5286元,增长3.4%。年末城市居民人均居住面积22平方米。全年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35.9%。 全市年末社会劳动者人数53875人,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在岗职工33788人,比上年下降4.3%,其中国有单位30129人,下降6.2%;个体私营劳动者19552人,增长15.2%。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43571万元,比上年增长10.66%;全年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12683元,增长1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798元,增长24.2%。 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建立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5个,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38个。重点帮助200名“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为14628人次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34.36万元,基本实现应保尽保。为出中心的特困企业职工发放经济补偿金182万元。加大扩面征缴力度,收缴养老、失业、医疗保险金4958万元,增长17%。 全市有32341名职工参加了失业保险;有36886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45604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全市有各类社会福利院2个,床位99张,收养人数78人。全年社会销售福利彩票1058万元,筹集社会资金80万元。 十二、环境保护 环境治理力度加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工业废水排放量252万吨,工业废水排放达标量124万吨,工业二氧化硫去除量80吨,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392吨,工业烟尘去除量6595吨,工业烟尘排放量715吨,工业固本废物综合利用率75%,环境噪声达标面积14平方公里。 全市空气质量为一、二级的天数占87.4%,上升10.4个百分点;三级占11.6%,下降10.4个百分点;四级及以下占1%,与上年持平。 注: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奎屯市统计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