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呼图壁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2010-03-19 昌吉州呼图壁县统计局

规模以下小型工业成为我县2006年工业生产增长的支柱力量之一。完成工业总产值5.0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4亿元。这主要靠新开工企业拉动,其中振田针织等10家新开工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4亿元,占到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的24.5%。

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食品工业进一步加快发展,主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产量的较快增长形势开始回落。食用植物油、乳制品、番茄酱罐头等产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25.3%、24.4%、162.4%。重工业中,煤炭、塑料薄膜、人造板、饲料加工机械等产量增幅较大,其余重工业产品呈下降趋势。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1885万元,比上年增长287.6%,实现利税7550万元,增长69.1%,亏损企业亏损额2167万元,下降13.1%。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32.2%,比上年提高23.5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与上年同期相比,总资产贡献率提高1.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2.2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加快0.02次;增加值率提高1.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下降4.8个百分点。

企业“两项”资金占用比上年大幅增加,导致企业流动资金更加紧张。年末,企业应收账款净额和产成品资金达2.53亿元,比上增加0.83亿元,增长48.7%,其中产成品1.14亿元,增长89.3%,应收账款净额1.39亿元,增长26.5%。

建筑企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建筑业资质等级3级及以上的建筑施工企业2个,签订合同5503万元。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247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其中竣工产值5546万元,增长39.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8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4%;竣工房屋面积7.24万平方米,增长17.9%;建筑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0.4万元,增长13.9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增长。2006年,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基数较高水平的基础上,仍然保持高速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2%。

由于加大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城镇以上投资增长迅猛。完成5.72亿元,比上年增长83.1%。

农村投资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下降趋势。分别完成4.34亿元和0.63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11.7%和24.5%。

工业和第三产业投资总量增加,增速加快,成为2006年投资一大亮点。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1亿元,总量比上年减少0.44亿元,下降28.6%;第二产业中工业完成投资4.75亿元,总量比上年增加1.3亿元,增长37.7%,其中煤炭行业完成投资1.75亿元,增长148%,制造业完成投资2.69亿元,比上年基本持平,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完成投资0.31亿元,增长17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84亿元,增长23.9%,其中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及软件业、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等行业的投资总量继续大幅度增加。

房地产开发商品房销售趋势良好。全年房屋竣工面积为3.6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达7.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2.36万平方米,增长48.7%。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道路建设力度继续加大,交通运输业保持稳步增长。先后完成呼石公路一、二合同段49.4公里建设、一般农村公路铺油51.7公里和铺砂公路44.5公里建设以及呼泉路、东风路西段改建工程建设。完成了68.9公里的村通油路测量设计立项报批工作。另外加强公路养护,对6条县道98.9公里路进行养护。据初步统计,2006年年末,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含摩托车、挂车)已达28497辆,比年初增加1252辆,其中载客汽车1334辆、载货汽车1560辆,分别比年初增加61辆和40辆,各种拖拉机11670台,增加539台。为今后公路运输和工农业生产增加了后劲。

邮电通讯稳步增长。2006年,邮政、电信、移动、联通等公司,经过纷纷采取灵活多样的促销方式,促进邮电业务以及受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加、节假日消费拉动的影响,邮电业务和电话用户数继续增加。实现邮电业务收入(不含铁通、网通,下同)7333万元,比上年增长6.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达5.75万户,其中农村用户2.97万户,分别比年初增加2242户和842户,固定电话普及率每百人27.4部,比年初增加1部。互联网拨号上网户4191户,增加791户;移动电话用户达5.9万户。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活跃,零售市场大幅升温。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6.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8%。

城镇市场规模继续扩张,农村购买力转移使市场重心进一步向城市倾斜。城镇市场共实现零售额5.21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农村市场实现零售额1.47亿元,增长10.7%,比城镇市场增幅低8.1个百分点。

住宿和餐饮业增势强劲,比重上升。住宿餐饮业受节假日消费、旅游旺季和地方名吃竟赛活动的刺激下,节假日、旅游消费效应明显,住宿和餐饮市场旺势不减,实现零售额1亿元,比上年增长28.2%,增幅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高11.3。

个体私营经济地位凸显。在各种优惠政策措施和市场吸引力的强有力的继续推动下,个体私营经济迅猛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显现出较强的市场渗透力和扩张力。全县限额以下企业及个体贸易、餐饮业实现零售额4.71亿元,增长20.8%。

七、对外经济、旅游业

随着我县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策的实施,招商引资再现佳绩,有力推动我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据初步确定,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66个,引进资金到位额达1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4%。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成长,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旅游人员明显增加。全年共接待中外旅客42.2万人次,旅游收入1.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2%和52.8%。

八、金融

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健康发展。随着农牧业生产再获丰收、城乡居民现金收入持续快速增加,各项存贷款余额比年初呈上涨趋势。12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不含芳草湖农行、农发行数据,下同)19.34亿元,比年初增长18.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68亿元,比年初增长17%。各项贷款余额10.37亿元,比年初增长25.8%。在银行贷款呈上涨趋势的同时,农业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农业贷款余额达4.44亿元,比年初增长43%。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大力实施“科技兴县”战略,认真开展“科技三下乡、科普宣传、科技之冬”等科普活动。成立和发展农村技术协会、行业协会、学会44个,创建区、州科技进步先进乡镇2个、自治区科普示范区1个。全年组织申报科技项目35个,争取的项目14个,争取资金200余万元;共安排科技三项经费206.4万元,比上年增长10.2%,荣获州级科技进步奖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