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和静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三、工 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持续向好。全县实现工业增加值83854万元,比上年增长36.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法人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69266万元,同比增长65.5%;工业总产值完成233274万元;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21129万元,同比增长98.4%;产销率达94.8%。 2008年我县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如下: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8年 2007年 增长(%) 水泥 万吨 53.17 51.99 2.27 钢材 万吨 37.43 23.46 59.55 生铁 万吨 8.91 3.5 154.57 平板玻璃 万重量箱 11 65 -83.08 番茄酱 吨 12439 5996 107.45 啤酒 千升 3125 7572 -58.73 2008年我县以特色资源为依托,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在第二产业中形成了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集中力量突出钢铁铸造、矿业、建材、农产品加工、电力、酿造六大产业开发,新兴工业企业和龙头企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和静县经济快速增长。 我县规模以上(即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法人企业)工业企业资产总额358367万元,利润总额21224万元,其中:盈利企业盈利额 21779万元,亏损企业亏损额555万元;销售收入220699万元,上缴税金18917万元,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我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352万元,同比增长34.77%。其中县属116776万元,同比增长77.34%。施工项目共48个。(新开工项目40个、续建项目8个)在完成投资额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7435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投资225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7692万元。在完成投资额中:国有投资19867万元,股份合作、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投资17161万元,私营经济投资86952万元,个体投资11372万元。 从投资结构来看,我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535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完成8667万元,第二产业完成86336万元,第三产业完成投资40349万元,分别占全县总投资的6.40%、63.79%、29.81%。 2008年,我县亿元以上项目共有6个:国电新疆开都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察汗乌苏水电站工程;新疆巴州新华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哈尔莫敦水电站;巴州凯宏智博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和合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和静县备战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局抗震安居工程建设。累积完成投资62061万元,占全县固定投资额的45.85%。从以上数据中可以看出我县的重点项目投资是拉动我县投资的主要力量。重点项目投资为我县经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也成为我县招商引资的一张有利名片。 五、贸 易 消费品市场活跃。2008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16249.9万元,比上年增长20%。主要特点:一是城乡差距较大,城镇市场消费品零售额明显大于农村。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2951.4万元,增长20.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298.5万元,增长17.7%。二是住宿餐饮业增长快于批发零售贸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1258.8万元,增长21.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27.1万元,增长20.7%;其他行业零售额1854万元,增长9%。 截止2008年底,全县共有个体工商户5140户,从业人员7745人,注册资金11638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1.44%、9.3%和 7.7%。 全县共有各类私营企业183户,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5.1%,投资者582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0.45%,雇工3620人,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9.75%,注册资金19032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5.2%。 六、交通、邮电业和旅游 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综合运输业务量大幅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621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4.6%;旅客运输量84.77万人,增长16.86%;旅客周转量18969万人公里,增长16.48%。全县境内现有国道3条216、217、218线和省道4条206、301、305、321线,全县境内公路通车总里程1842公里,公路网密度为4.64公里/百平方公里。2008年全年铺筑通达公路82公里,通村油路37公里,全县柏油路里程达1875公里。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2008年邮政业务总收入902万元,同比增长11%,邮路总长度420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度380公里。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360户,增加6312户,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15.84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9000户,增加4400户,全县移动电话普及率26.43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3212户,新增358户。 我县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已初步开发旅游景区(点)9处。各类旅游企业、宾馆、饭店31家。国内旅行社1家、旅游公司3家;其中:2星级酒店1家,客房总数50间、3星级酒店2家,客房总数127间,2A级景区1家,3星级农家乐1家。2008年,我县共接待旅游人数9.6万人次(其中外宾10006人次),旅游直接收入1300万元,旅游总收入2600万元。 七、财政和金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下,全年财政收入较快增长。2008年地方财政收入16135万元,比上年增长45%;地方财政支出56240万元,比上年增长32.8%。 金融市场平稳运行。和静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200667万元,比年初增加39182万元,增长24.26%。全县企业存款为9327万元,比年初减少820万元;全县储蓄存款为130216万元,占全部存款余额的64.9%,储蓄存款比年初增加22533万元,增长20.9%。和静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77117万元,比年初增加15922万元,增长26%。其中:短期贷款月末余额37800万元,增长16%;中长期贷款月末余额12852万元,下降5.7%。 八、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事业进一步发展,为提高广大农牧民科技素质,在全县广泛开展了以实用技术培训为主“科技之冬”活动。2007年入东至2008年10月底,在此期间,全县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重培训、求实效”的高潮,推动了我县的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2008全县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250多期,培训38000人次,印发培训材料40000份。通过“素质工程”培训,提高了全社会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现有学校23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小学16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其中: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县教职工人数共计2675人,中学教师852人,其中:女教师512人,少数民族教师442人;专任教师691人,其中:女教师423人,少数民族教师334人。小学教师1741人,其中:女教师1181人,少数民族教师1201人;专任教师1448人,其中:女教师1033人,少数民族教师975人。在校高中生4126人,初中生4776人,小学生10150人。幼儿园20所,其中公办幼儿园4所,民办幼儿园16所,在园儿童1815名;全县校舍总面积达16.2万平方米,全县学校总占地面积达130.12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