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和静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3)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乡镇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现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13个,村级文化室54个。截止2008年底我县共有各类文化市场个体经营户312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158家(包括歌舞厅、酒吧、电子游戏厅、棋牌室等)电脑网络19家、音像制品55家、书店14家、打字复印36家、印刷厂5家、其他25家,文化市场从业人员1000余人,主营业务收入120万元,形成了门类齐全、品种多样的文化市场经营格局。 共有有线电视转播台1座,无线电视发射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到98%。有线电视用户10008户,有线电视主干线长160公里。2008年全县共播出广播新闻3100条(汉、维、蒙三种语言),外发广播新闻526条;电视新闻940条,外发电视新闻155条。 卫生事业得到加强。年末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8个,其中:县医院1个,乡镇卫生院13个,县疾病控制中心1个,卫生局卫生监督所1个,县妇幼保建机构1个,五区防疫妇幼分站1个;全县年末共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87人,其中:医生174人、执业医师130人、执业助理医师44人、注册护士148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推行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县城镇学校《学生体质测量标准》普及面为100%,普及率为100%,各区、乡、镇、场学校普及面为100%,普及率为100%,全部达标率为95%以上。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低速增长。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达18.53万人,比上年增长1.15%;在总人口中,少数民族为8.69万人,占总人口的46.9%;地方人口14.14万人,兵团人口4.39万人。全县人口出生率为12.99‰,死亡率为4.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8.39‰,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9.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5294元,比上年增加511元,增长10.68%。 全县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15434人,比上年减少1428人,同比下降8.5%。工资总额为28007.9万元,比上年增加3199.8万元,增长12.9%;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7340元,比上年增加2337元,增长15.57%。 劳动就业领域不断拓宽,加强了对下岗职工的就业培训和安置,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统筹工作进展顺利,社会保障水平提高。能够按时足额发放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2008年全县通过各种渠道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人数5120人,其中:帮助933名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妥善安置531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技校生97人,复转军人67人,其他城镇失业人员3461人,城镇新增劳动力112人。 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8542人 ,征收基本养老保险金额2866万元,发放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15人,金额为5008万元。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405人,征收失业保险金额334万元,支付失业金和医疗补助人数1954人,支付失业金91万元,其中:失业保险救济金91万元,医疗补助金26万元。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842人,征收保险金额176万元,支付人数79人,支付金额142万元。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312人,征收生育保险金额66万元,支付人数58人,支付金额30万元。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716人,收缴基本医疗保险金额2017万元,支付基本医疗保险金额720万元。2008年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次26871户次,累计保障人次65380人次,发放最低保障金697万元。 十一、安全生产 2008年全县共发生各类事故64起,死亡28人,受伤50人,直接经济损失283.76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30%,死亡人数上升40%,受伤人数上升4%,经济损失上升284%,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25人的112%。其中:1、道路交通事故43起,死亡20人,受伤48人,直接经济损失16.83万元,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经济损失分别下降23%、上升80%、上升30%、下降50%。事故死亡人数占全年控制指标25人的80%。2、共发生火灾事故13起,无死亡,受伤 2人,直接经济损失26.93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下降,死亡人数下降、受伤上升,直接经济损失上升。3、共发生工矿企业事故8起,死亡8人,无受伤人员,直接经济损失240万元,与去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增加7起、死亡人数增加7人、受伤人数持平、直接经济损失上升。4、全县农机未发生事故。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和静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及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标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是指即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法人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