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音郭楞州若羌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0-03-19 巴音郭楞州若羌县统计局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8年拉动全县经济增长的主要抓手是三驾马车之一的固定资产投资,投资是保增长、保民生,保和谐的有效手段,投资对全县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塔东重镇”战略进一步提升。2008年在建项目57个,同比增长78.1%。其中:新建项目46 个,续建项目11个,投产项目29个,项目投产率达5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3,140万元,同比增长27.67%,其中:完成地方固定资产投资49,255万元,同比增长2倍,占投资总量的25.5%,同比提高14.7个百分点;完成中央、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142185万元, 同比增长5.6%,占投资总量的73.6%。私营企业完成投资17421万元,同比增长7倍,占地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35.4%,同比提高22.1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5136万元,同比增长1.2倍;第二产业投资180189万元,同比增长 31.2 %;第三产业投资7815万元,同比下降32.7 %。按城乡划分:城镇投资186198 万元,同比增长 23.18%;农村投资6942万元,同比增长1.65倍。

第二产业投资中采矿业投资161151万元,同比增长17.8%;制造业投资1880万元, 同比增长6.2倍;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6671万元,同比增长22.4倍;建筑业投资10487万元,同比增长179.8倍。

五、县内贸易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52.5万元,比上年增加1019.7万元,增长13.7%。分地域看,县本级实现城市消费品零售额3005.5万元,比上年增加501万元,增长20%;县以下农村实现农村消费品零售额1747万元,比上年增加122.2万元,增长7.67%。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分行业看,实现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060.6万元,比上年增加510万元,增长20%;实现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95.9万元,比上年增加66.8万元,增长7.2%。其他行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96万元,与去年持平。

全县2006-2008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情况如下。

六、招商引资

全年共洽谈签约招商引资项目12个,比去年增加2个,增长25%;洽谈项目金额14.47亿元,比去年增加9.67亿元,增长202%;实际到位投资资金11.5亿元,其中:区外投资7.7亿元。第十七届乌洽会签订内贸及内联合同13份,签约资金总额54.2亿元,其中内贸项目签约金额40亿元,内联项目11个,金额14.27亿元。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全县各种车辆共计751辆,比上年增加180辆,增长24%。其中:营运车辆252辆,比上年减少18辆,下降7%;全县客运总量9.03万人次,比上年增加0.81人次,增长9.8%。

全县邮路总长480公里,农村投递线路总长480公里,年末共有邮政所4个,完成邮政业务总量216万元,比上年增加40万元,增长 22.7%。年末共有固定电话用户8000户,比上年减少500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4500户,乡村电话用户3500户,小灵通电话用户1200户,比上年减少200户,固定电话普及率达到26.6 部/百人。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1100户,比上年增加4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 3.6部/百人。年末互联网用户1510户,比上年增加300户,增长24.8%,其中宽带上网人数8000人,比上年增加3000人,增长60%。

全年接待游客总人数5.4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48万人次,增长37%。其中,外国人 102人次,比上年减少7人次,下降6 %。在入县旅游者中,过夜旅游者5.48万人次,比上年增加1.48万人次,增长37%。旅游企业直接收入784万元,比上年增加188万元,增长32%。全县有星级宾馆1个, 星级宾馆营业收入174万元,比上年增加17.7万元,增长11%。接待人次 1.5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有农家乐3个,农家乐营业收入38.7万元,比上年增加30.5万元,增长372%。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收入7357万元,比上年增加2951万元,增长67%;地方财政支出26682万元,比上年增加8894万元,增长50%。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3527万元,比去年增加12233万元,增长29.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1099万元,比去年增加 6243万元,增长25.1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12384万元, 比去年增长99.51%。

全县保险费收入1032.3万元,比上年增加281.3万元,增长37.46%;财产赔付支出375.49万元,赔付率35%。其中:中国人民财产险保费收入527.30万元,比上年增加281.30万元,增长114.35 %,赔付支出326.4万元,比上年增加209.20万元,增长178.5%,赔付率61.9%,比上年上升14.26个百分点;中华联合财产保险保费收入31万元,赔付支出16万元,赔付率51.6%;中国人寿保费收入474万元,赔付支出15.09万元,比上年增加2万元,增长15.2%。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中小学及幼儿园共5所。其中:幼儿园1所、小学3所、中学1所。在校学生3387人(其中:幼儿园354人,小学1924人,中学1109人),比上年减少13人,下降0.4%;招生学生822人(其中:幼儿园 140人,小学279人,中学 403人),比上年减少72人,下降8.1%。毕业学生695人(其中:小学284人,初中323人,高中88人),比上年减少63人,下降8.3%。共有教职工370名,其中:幼儿园26名,小学219名,中学125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9.88%;适龄少年初中入学率为98.37%;高中生升学率72.73%,其中:一本升学率3.41%、二本升学率5.68%、三本升学率22.73%;大专升学率40.91%。

全县有科研机构1个(若羌县枣树科学研究所),各类科技推广单位15个,申报了自治区“科技兴新”和“富民强县”项目,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共有科技特派员40名,建立科技特派员示范基地500多亩。举办培训班44期,培训2.52万人次。全县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30名,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中农、林、牧、渔业技术人员117名。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县有博物馆1个,艺术表演团1个,文化馆1个,乡级文化站8个(比上年增加3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藏书 5300余册,维文2300余册,汉文3000余册,其中杂志 800余册。接待读者阅览200余人次,比上年增长67%。有文物保护点38处,其中:国家级4处、自治区级4处;有“东风工程’农家书屋2个,各乡镇和行政村共接受免费赠阅报纸166份,期刊255份;共收缴非法书报刊12册,非法影像制品238张。

全县有广播电视台1座,转播台1座。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7.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4%。有线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干线总长37.5公里,有线电视主干网络覆盖率达50%,有线电视用户3781户,比上年增加150户,增长3%,入户率41.5%。开展各类健身活动100余场次,参与人员2000余人次。